第4章(第4頁)

“不敢當吳王大禮!”幾個翰林學士趕緊避身,不敢受這個禮。

“這真是吳王?”

劉三吾看着朱允熥,既熟悉又陌生,同時又有些欣慰和欣喜。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吳王既然明白以前頑劣,誠心認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定會全心全力的教導。

他之所以覺得對朱允熥陌生,是因為眼前的吳王,從裡到外精氣神都換了,更有朝氣,更加蓬勃向上。

站在那裡彬彬有禮,話語謙遜。瞬間,讓劉三吾想到了,年少時讀書的太子。

想着,這位老臣心中有些酸楚。

到底是太子的嫡子,平日頑劣,可一旦浪子回頭,和那個英明神武的太子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酸楚之後是欣喜,怪不得皇帝說這位皇孫是朱家千裡駒。

小小年紀,和大人一樣知節守禮,謙遜溫和。

劉三吾捋須笑笑,對朱允熥說道,“吳王殿下,這位是剛入京的方學士!”

“方孝孺見過吳王殿下!”

“先生不必多禮,說起來你我不是外人!”

雖然心裡有些看不起這些,後來撺掇建文帝削藩而丢了帝位的清流讀書人,但是此刻,羽翼未成的朱允熥,還需要在他們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

一句你我不是外人,讓衆人大為驚奇。

隻聽朱允熥繼續笑道,“方學士師從宋濂老夫子,我父親也是宋老夫子的學生,按照輩分,我還要叫您一聲師叔!”

說着,還真是行了一個弟子禮。

方孝孺方正刻闆的臉上,難得的露出一絲笑意。

以臣子禮回敬,“吳王殿下言重了!”

看着這位赫赫有名的曆史名臣,對自己行禮,朱允熥心中五味雜陳。

相比于撺掇建文不幹正事的齊泰和黃子澄,這位方孝孺不但學問名聞天下,還是一位千古名臣。

方孝孺家中是世代的大儒,父親做過濟甯的知府,在元末亂世中保境安民,守護一方,賢明傳于天下。洪武四年,朱元璋親自下書,征辟方孝孺的父親為官。

出身儒學世家,方孝孺有着真正讀書人的浩然正氣。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在經曆了蒙元百餘年對漢家讀書郎的壓迫之後,都以造福一方為己任。

完全不像晚明時期,那些嘴上說着道德仁義,暗地裡男盜女娼,嘴上說着君臣大義,其實蛇鼠兩端,狗屁事都幹不好,就會窩裡鬥的東林黨人。

方孝孺這樣的讀書人,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堅定踐行者。

他不是一個單純的文人,而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士大夫。

後來永樂帝朱棣靖難,攻克南京,建文不知所蹤。

朱棣頒布奸臣榜,方孝孺榜上有名。

方孝孺第一個被捕,但卻是朱棣親自,禮賢下士一般的捕去。

早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前,朱棣的謀士,赫赫有名的布衣宰相姚廣孝對準了皇帝,千叮咛萬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