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5頁)

他武人出身,世間真理都在刀把子上,真要是信了那些所謂的翰林學士的言論,他現在就不是皇帝,而是乖乖種地呢。

說不征之國,是為了穩定邊疆,而不是真讓着那些什麼蠻夷小國。

不打不是不想打,而是鞭長莫及,财政負擔太大。

要是能像蒙古人那樣,把天下能看見的土地都打下來,建立一個日不落的大明帝國,朱元璋一萬個願意。

學堂裡鴉雀無聲,朱元璋看看天色,“繼續讀書吧!”說着,轉頭就走,卻又再次轉身,“老三,中午和咱一塊吃飯!”

“孫兒遵旨!”朱允熥笑道。

窗外,皇帝走遠,劉三吾對方孝孺說道,“吳王殿下聰慧不凡,于國家大事見解獨特,但是善于弄險,喜歡刀兵,以後還要多多留心,不能讓吳王誤入歧途!”

說着,他已是憂心忡忡。

皇帝對吳王殿下的喜愛溢于言表,再加上立皇孫之事,如果大位真的給了吳王。

那,一個喜歡侵略的帝王,會把這個國家帶往何處呢?

往回走的朱元璋,心中卻是另一種想法。

剛才,朱允熥帶給他的震撼,久久不能散去。

這孩子對于國事有着深刻的見解,對于國家的未來有着獨到的眼光。

尤其關于土地那些話,說進了他的心裡。

至于朱允熥所說占了那些藩國,在他心裡根本不是事兒。

而且從孫子的口中,他似乎看到了一條大明江山萬年的永固之路,一條曆朝曆代都沒有走過的路。

他雖然是平民帝王,卻如何不知道那些蠻夷之地物産豐富?

現在中原所種的稻種,都是那些小國傳來的優質稻種。

江南之地一年兩熟就是糧倉,真要是占幾個一年三熟的地方,百姓還用挨餓嗎?

況且孫兒所說的不用朝廷動用大軍,步步蠶食的想法很對。

那麼多囚徒,那麼多罪犯,還有無地的百姓發過去,先建立軍墾,然後慢慢推廣,再派些地方官!

當官的不好弄!

朱元璋邊走邊沉思,那些書呆子生怕死在蠻夷之地,讓他們去雲南廣西當官都跟殺了他們似的,藩國.....

等等,朱元璋想到了什麼,走着走着忽然笑了。

以後那些貪官可以不用殺了,不如廢物利用,發配蠻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牧守城池多好。

想着,朱元璋忽然笑出聲。

邊上的侍衛們對視一眼,紛紛詫異。

自從太子沒了,皇爺很多天沒笑過了。

不隻如此,皇爺有很多年,沒這麼高興的笑過了。

~~~~~

上午書讀完了,翰林學士們布置了今天的功課,宣布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