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6頁)

有的百姓為了避免徭役,就會給官府交錢交糧,所以這也是地方上,那些官吏們發财的手段之一。

現在是朱元璋當皇帝,他兩隻眼睛盯着,地方官自然不敢胡來。可是明朝後期,因為百姓負擔過重,也成了大明滅亡的導火索之一。

”孫兒說的以工代赈,和以往不同!“朱允熥繼續開口,”比如說黃河,孫兒翻閱宮中的檔案,發現從洪武二十年開始,三次治理黃河總共花費了白銀一百二十餘萬兩,動用民夫三十多萬!“

”孫兒以為,若是用災民取代民夫,朝廷不但可以赈濟災民,還能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開支!“

”以今年春天淮西發水為例,就是因為淮河沒有疏通河道導緻的。洪水這東西,堵不如疏,疏是一個細緻漫長的過程。“朱允熥邊想邊道,“既然有了受災的災民,就是現成的勞力,朝廷與其不停的赈濟,不如組織起來。”

“他們幹活也是為了自己幹,疏通好了河道,以後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所以孫兒覺得,以工代赈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聽着朱允熥侃侃而談,朱元璋不住點頭。

原本因為生氣而皺起的眉頭也慢慢散開了,臉上甚至浮現出笑意。

他最滿意這個孫子的地方,就是這個孩子獨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氣。

那麼多皇子皇孫,隻有他一個人,知道翻閱宮中的檔案,知道治理黃河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人。

那麼多皇子皇孫,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在這個歲數當着自己的面,說出心裡的看法。

等朱允熥說完,朱元璋沉思一下,慢慢開口,“熥兒,咱聽說你心善,救了一老一少兩個流民乞丐?”

“是!”朱允熥知道自己的舉動,肯定有人告訴朱元璋,當下開口說道,“孫兒讓楚國公家的廖镛帶回家裡安置,想他楚國公的府裡,應該不多兩張嘴!”

朱元璋笑了笑,“那麼多流民乞丐,你咋隻救了那倆人?”

這話是随口一問,但是朱允熥卻面色鄭重起來。

“一老一少為祖孫,是爺爺帶着一個孫女!”朱允熥小聲道,“他們無依無靠的,孫兒...."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歎息一聲,”好孩子!“

祖孫,孤苦無依的祖孫,朱元璋心中有所感悟,看着朱允熥的神色更加疼愛幾分。

”再說,那麼多流民乞丐孫兒也救不過來!“朱允熥一笑,自信的擡頭,”救一人是小,救萬人是大,孫兒要做能救天下蒼生的,萬人敵!“

”說的好!“朱元璋一拍大腿,”這才是咱朱家男兒,該幹地事!“

第37章

讓百姓吃上太平飯

朱允熥還是低估了,朱元璋對于百姓的惦記。

第二日,上谕。應天府尹胡之善因為安置流民百姓不利,緻使百姓乞讨淪為乞兒,罰俸祿三年,革職留任代罪查看。

淮西駐地,因為赈濟不到位,使的百姓流離。十幾個官員被一撸到底,發配雲南。甚至有個知府,因為賬目不清楚,直接交刑部處議,等待他的,秋後問斬。

又過了幾天,朱允熥和朱元璋登上的應天的城牆,看着大将軍藍玉帶着數萬大明虎贲,出師塞外。那一日,因為大明精銳出征,京城到處是為了目睹大明男兒英姿的百姓。

藍玉和衆将臨行之前,沖着皇城的方向,三跪九叩。數萬大明健兒,齊聲大吼,大明萬勝。

那時,朱允熥注意到,朱元璋藏在龍袍之下的身體,異常挺拔。臉上滿是對曾經峥嵘歲月的懷念,還有對血火河山的期盼。

随後的日子,流水一般,悄悄地走着。

朱允熥每日讀書寫字練習武藝,在學堂裡和那些小王爺吹牛打屁,在家裡和兩個幼妹緊緊相依。每天的膳食,都是和朱元璋一起吃,甚至在朱元璋接見大臣的時候,他都會在邊上旁聽。

不處理政事的時候,爺孫倆要麼在禦花園中散步,要麼在宮中,朱元璋親手種的兩畝地上,擺弄着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