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7頁)

此刻,他帶着一群侍衛官員,走在撫州城外災民的駐地。放眼望去,都是臨時搭建起來的低矮窩棚,都是用樹枝稻草搭建的,比狗窩高不到哪裡去。

天上在下雨,搭建的窩棚裡也在下雨,雨水順着樹枝和稻草的縫隙,滴滴答答落進去。這一個個窩棚,就是一個個家庭,裡面一家老少擠在一起,彼此用身體溫暖對方。

朱允熥清晰的看見,一位年輕的母親,為了不讓懷裡的嬰兒被雨水淋到。在不高的窩棚裡蹲着,用脊背遮擋落下的雨水。

“災民就住這地方?”朱允熥回身,看着撫州地方的官員,怒道,“你的家的狗窩,都比這個結實。”

“回殿下,災民太多,臣等實在不敢開城門放人進城。”撫州同知李泰,怯懦的說道,“若是萬一混進去歹人,撫州城......”

“你自己不作為,還他媽有理了?”朱允熥的手,握着刀把子,怒道,“平日撫州不開城門?平日就不怕混進去歹人?好,孤就算你說的有理。可是災情已經這麼多天了,組織人手在城外搭建可以讓百姓,遮風擋雨的棚子,你做不到嗎?”

此刻,朱允熥終于明白了,朱元璋為什麼對貪官那麼狠,為什麼對官員那麼刻薄。不是天下的官都是壞的,但是很多官,又蠢又壞。

不殺,不足以洩心頭之憤。

“臣等有罪!”撫州同知和通判齊聲說道,面色驚恐。

朱允熥的眼中,殺意不可抑制。來之前他看過撫州這些官員的履曆,同知和通判,都是知府的副手。掌握了一府之地的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還有地方治安等事。

眼前這兩人,不是進士舉人出身,都是洪武初年的秀才。他們都是當地大族人家出身,元末時期曾經組建過民團抵抗農民起義。他們家族先投陳友諒,後來歸于大明治下。

而大明開國初期,缺乏讀書人和官員,所以地方的豪族士紳得以在官府中,成為一方父母官。

這是國家的弊端,父母官有着巨大的權力,如果出身在當地,又是大族勢必會一家獨大,成為當地的土皇帝。

“你們都是當地百姓出身,在本地為官多年。這些事你們會想不到,是想不到還是不想做?還是不願意做?”

雨水之中,朱允熥向前幾步,指着二人的額頭,厲聲道,“撫州不是第一次鬧災吧?以前你們也這樣?我這個吳王欽差不來,你們就當沒看到?你們這官是怎麼當的?”

“赈濟災民,不但是要放糧,是衣食住行,是他們的生命安全。你們這個官,當的可真他媽的出息!”

朱允熥的唾沫都噴到了兩人臉上,兩人瑟瑟發抖,直接跪在泥地裡。

通判張文義開口道,“殿下,臣等有罪,臣等有罪,殿下息怒。”說着,猶豫一下,繼續說道,“臣等其實也有苦衷.......臣等不是府君,赈災的事都是知府.......”

“還找借口!”朱允熥一腳直接把張文義踹在了泥水之中,怒道,“知府是官,你不是官?他拿着朝廷的俸祿,你沒拿?知道我最讨厭什麼嗎?最厭惡的就是推脫,就是找理由,最讨厭的就是你們敢做不敢當。”

“沒出事就和光同塵,出了事就推脫給别人,怪别人賴别人。你們不但昏聩無能,而且還寡廉鮮恥。”

朱允熥怒火之下,撫州通判倒在泥水之中不敢動彈,周圍袁文慶在内的江西高官,全都不敢說話,生怕被牽連到。

殺了他們都不解恨,可是朱允熥知道現在不是殺人的時候,要殺人也要國法明正典刑。

“回去把你們身上的官服脫了,穿着補服怎麼幹活?”朱允熥繼續大聲道,“馬上組織人手,把災民區拾掇出來。積水排出去,搭建能擋風雨的棚子,人手不夠災民裡現成的人,告訴他們能幹活的多給糧食。”

“現在是秋天,雨水一泡,再壯的人都得有病。給災民幹淨的水,燒開了喝。預備石灰,挖掘廁所,把城裡所有的大夫都集中起來,給災民發放藥材,預防疾病。”

說着,朱允熥頓了頓,“這些東西,本該是你們的幹的,你們不幹,我來讓你們幹。幹好了,你們這些有罪之人還有緩。幹不好,呵呵!何廣義?”

“臣在!”錦衣衛指揮同知,何廣義站出來。

“他們若是再幹不好,都抓到诏獄裡去。”

“喏!”何廣義大聲應喝,随後冷笑着看着周邊的官員們。

“還愣着幹什麼,圍着我幹什麼?”朱允熥喝到,“都該幹什麼幹什麼去,所用的東西,涉及的錢财,都給我明明白白的登記造冊。”

官員們頓時化作鳥獸,各自散去。

江西布政司使袁文慶,猶豫一下,對朱允熥笑道,“殿下真是愛民如子,乃我大明之賢王。外面雨大,殿下回城歇息吧。您交代的事宜,各級官吏自會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