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解缙冷笑,“女真即是蠻夷,那也是中國之蠻夷,大明子民。你說女真劫掠高麗子民?我且問你,若不是爾高麗侵占了遼東土地,如何能和女真部族接壤。”
“這.........”樸半城一時失言,說不出話來。
此時,解缙再次大喝,“看你也是熟讀漢學,高麗上下以小中華自居。豈不聞,韓非子,無禮而辱大國乎?”
“吳王千歲!”樸半城再次拜倒,開口道,“高麗小國怎敢侵占漢家舊土,當時蒙元入主神州,設置遼東諸衛。強行劃分土。如今大明代元,那些無主之地,不過是有些窮苦的高麗百姓耕種而已,哪裡是侵占!”
“大明替元乃是天道,既然元時高麗和中國之邊界,在鐵嶺衛,那現在也應該在鐵嶺衛。大元之土,傳自中國,而中國之土,又傳至大明!”
面對解缙的咄咄逼人,樸半城心中悲憤,忽然開口,“若依大人之言,那蒙古諸地,西域各城,天下能看得着太陽的,都是大元之土,大明代元,為何不取!”
說完,忽然感覺殿中的氣氛發冷,趕緊跪地磕頭道,“吳王千歲,外臣胡言亂語,罪該萬死!”說着,擡頭,“臣和高麗實在不敢有半點不恭之心,高麗赤子之心,天日可鑒!”
朱允熥面上依舊是淡淡的笑意,“你說的對,天下看得見太陽的地方都是大元舊土,大明為何不取?”說着,大笑起來,“且告你,不是不要,時候未到!早晚有一日,孤親自帶大明虎贲去取!”
~~~~
時至傍晚,朱允熥換上衣服朝奉天殿而去。
但是,剛一進殿,一份奏折劈頭蓋臉的扔過來。
朱元璋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你胡鬧呢?”說着,從禦座上下來,邊走邊道,“咱讓你接見藩國使臣,你吓唬人家幹啥?現在高麗使臣跟受驚的騾子似的,滿禮部兵部亂竄,以為咱要發兵打他高麗!”
朱允熥撿起奏折,腆臉笑道,“皇爺爺,您是不知道,高麗在遼東.....”
“咱啥不知道?”朱元璋氣道,“不就是一些無主之地嗎?大明是天朝,天朝要有天朝的樣子,恩德服人,方能四海歸心!大國要有大國的氣度。”
朱允熥低頭道,“孫兒倒不這麼覺得!”
~~
不好意思晚了,剛才給一個鼻子做歪的小妹面診去了。她鼻子裡的矽膠掉了,哈哈哈
第17章
奏折“皇爺爺您别生氣,坐着聽孫兒說!”
人無完人,朱元璋雖然堪稱千古一帝,一代雄主。但畢竟和漢武帝,唐太宗那樣的皇帝,在眼光上微微有些差距。
漢武帝劉徹也好,李世民也罷,甚至是千古暴君楊廣,這些喜歡對外征戰的君主,都受過完整的貴族教育。所謂貴族,就是有侵略性,講究的是普天之下,都是我的。
朱元璋出身微寒,征戰近二十年得天下,他不是不願意作戰,而是知道戰争對百姓的危害,也知道對國力的損傷。
況且在他看來,若是能用一些蠻荒之地,換取一個藩國的支持,換取邊疆的平穩,是劃算的買賣。
這種想法暫時是對的,但是長久看來,勢必會造成對國家的損傷。而且因為朱元璋算得上是南方人,對于北方遼東之地,沒有什麼特别的印象和概念。
高麗剛剛改朝換代,李家取代了原先的高麗王族,李成桂已經在高麗自封為王。封王之後的高麗一改對元朝的支持,變得和明朝親善。
而為了釋放大國的善意,對于高麗在遼東的動作,朱元璋也變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扶着朱元璋坐下,朱允熥一邊給他捏着脖子,一邊輕聲說道,“遼東可不是蠻荒之地,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在那耕種了!孫兒知道,那邊一年大半年都是冬天,而且周圍都是彪悍的胡人,可那确是一片漢家舊土呀!”
“孫兒以前說過兼并的危害,您老還叫好來着。您想想,咱大明現在人人都有地種,可是幾百年後呢?您是寬厚的皇帝,讀書人免稅,做官的免稅,商稅也不收,甚至僧道尼名下的土地也都可以免稅。”
“免稅是好事,可是以後有錢的人地越來越多,窮的人,地越來越少。等咱們大明出現土地兼并,百姓沒地種的時候,上哪裡弄土地去?”
“遼東那邊是冷一點,是蠻荒了一點,可好歹也是能長莊稼的土地。現在移民不可行,不代表百十年後不行。這麼讓高麗占了,以後咱們百姓沒地種,他肯吐出來嗎?”
“大明國土之大,無一處無用之地。那地再不好,再蠻荒也是祖宗傳下來的給咱們大明的,哪能便宜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