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莞爾,“軍權你知道多少?”
朱允熥手上一停,隻見老爺子回頭笑道,“你知道京城有多少駐軍,天下有多少駐軍嗎?你知道他們糧饷如何發放?你知道他們中誰能打仗,誰聽話?”
“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你都認識?軍馬有多少?火炮有多少?兵械司一年産鐵多少?庫裡有多少鐵甲?”
說着,朱元璋笑了笑,“這些東西,你必須知道,必須抓在手裡!”
~
三更奉上,大家晚安
第21章
您是天上的星宿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二十日。
初冬,天晴,無風。
雖無風,但也有些清冷。奉天殿後的禦花園中,清晨之時,那帶着點點昨夜寒霜的梅花,在初冬的暖陽裡,傲然開放。
開放的梅花配上深紅的宮牆,還有在冬日陽光下光澤柔和的琉璃瓦,相映成趣。竟然給了初冬的紫禁城,一絲春日的色彩。
天剛亮的時候朱允熥就被太監叫起來,随後認真的梳洗打扮,在宮人的伺候下開始更衣。
今日是老爺子的壽辰,普天同慶的萬壽節。
紅色繡着金線五爪團龍親王袍服,微微束腰,加上下面帶褶兒的,同樣夾雜了金線寬大又不臃腫的裙擺,讓朱允熥整個人顯得長身玉立。
腰上,是一條鑲嵌了二十塊上好和田玉,刻着龍鳳圖案的玉帶。腳下,是軟底兒繡着二龍戲珠的黑色朝靴。
不遠處的案子上,放着大明親王最隆重的禮冠,九旒冕。(liumian)
九旒冕的由藤篾編織而成,表面敷羅絹刷黑漆,四周鑲嵌了金邊,頂端是一塊近乎一米的綖闆(yan),前半段微微彎曲的弧形,後面是方形,代表着天圓地方。
冕的兩側是梅花形的穿孔,金簪貫穿其中,頂闆前後各垂細旒九條,以紅白黑紅青五色珠子串聯,如門簾一樣。表示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
玉橫兩端個挂着絲線,垂挂一圓形的美玉,寓意為充耳。
代表着對于奸佞的言語,充耳不聞,也就是充耳不聞這個成語的由來。
中華上下千年,自始皇帝一統六國以來,除了剃發易服的清王朝外,九旒冕都是華夏君王中最為隆重的冠冕之一。
作為大明的親王,朱允熥的冠冕和皇帝還略有不同,朱元璋的冠冕更加恢弘大氣。
這是朱允熥第一次佩戴九旒冕,這簇新的冠冕是他加封吳王的時候,印绶監和禮衣監的掌印太監,親自督造完成。
這是他第一次戴,但也是最後一次,今日朝會之後,這藩王的冠冕就會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皇太孫冠冕。
衣,亦是華夏大禮。
親王禮服穿起來十分繁瑣,朱允熥站在一人高的玻璃鏡子前,伸開雙手,任憑太監伺候打扮。
眼前這面鏡子,在宮中隻有兩面,一面朱元璋用,一面賜給了朱标,後來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朱允熥的名下。
據說這兩面毫發畢現的鏡子,是洪武開國之初,萬裡之外的海商進獻而來。(這時候有沒有鏡子我不大知道,好像是中葉才有的,不過小說家之言,不必當真。)
“奴婢給殿下梳頭!”
耳邊,樸無用輕輕說道。并且在他話音落下之時,另一個太監無聲的推過來一把凳子。
朱允熥在凳子上坐下,鏡子中他黑色茂密的的長發,像象牙梳子之下,如流水一般帶着光澤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