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沒有錢,必然要加稅。
官商勾結的稅收不上來,隻能強加在天下窮人身上。就算大名鼎鼎的
張居正,所行的稅法,也沒敢觸及江浙财閥和東林黨的
利益,負擔都轉嫁到了百姓身上。
到了明末崇祯年間,國家一年的稅收才三百多不到四萬兩,而遼東地區一年的軍費,就要占去三分之二。而在大明境内,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要剿。
沒錢,哪裡來的軍隊!
沒錢,軍隊怎麼打仗!
老爺子出身不高,但是卻看到了兩百多年之後的事。他或許不知曉什麼儒家經義,但是他熟知人心,深知人性的貪婪。
他限定地方财閥家族的子弟做官,做大官。是為防止有這樣的
危害,但是沒想到,正是他擔心的東西,導緻了他建立的大明帝國就此滅亡。
而那些翰林出身,财閥家族捧出來的東林黨人。也遠沒有明初這些文人的骨頭風氣,南京城外東林黨人跪迎皇清進城,搶着做官。
天下可以沒有皇帝,但是不能沒有官僚。
東林黨人以為無論誰做了皇帝都要靠他們治理地方,靠他們在富庶的江浙地區給中央弄錢,但是他們錯了。
苦寒之地的滿洲人,可沒有大明朱家那麼好說話,也沒有什麼不收商稅的祖宗制度。
從順治到雍正,三代皇帝對江南财閥舉起了血淋淋的屠刀,你想要特權?你想不交稅?你想玩過去糊弄朱家那一套?你們想把持朝政?你們想要話語權?
死去吧!
江浙之地大财閥,大官僚家族人頭滾滾,東林黨人這個大明的毒瘤,直接被滿洲八旗給踩碎了。
從此之後,他們乖乖交稅,交錢。
不然從順治到乾隆,清朝前四個帝王,屢次發動戰争開疆拓土的錢,是哪來的?後期嘉慶道光鎮壓白蓮教,平息邊疆叛亂的錢,是哪裡來的?
到晚清,從鴉片戰争開始,每年高達上千萬兩從國外買軍火的錢,屢次編練軍隊,垂死掙紮了幾十年的錢,哪來的?
看到此處,燈火下朱允熥雙眉緊蹙。
提筆,開始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寫道。
老爺子對蘇州加糧稅,是暴政,不對。
但是不收商稅,更是不對。
大明不能夠有免稅的階級,更不能有把持朝政的文官集團。
堵不如疏,要把地方财閥的力量,轉化為國家的力量。
放下筆,按耐住心中的思緒,朱允熥繼續往下看。
“五軍都督府,中左右前後五都,掌管天下衛所,兵馬!”
這不單單是一個軍事集團,而是一個集軍政為一體,專用做戰争的軍事部門,相當于後世最高參謀總部。
“左軍都督耿炳文,都督同知安陸侯吳傑,都督佥事劉真。”
“右軍都督平安,都督同知俞通淵,都督佥事四川都指揮使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