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8頁)

“啟奏陛下!”

忽然,文臣之中有人站起來。

果然,他們定是覺得處置的輕了,想要痛打落水狗。

出列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剛剛授予了東閣大學士,朱允熥的老師之一,方孝孺。

“臣有本要奏!”方孝孺出列,铿锵有聲。

“老師,這時候千萬别放炮!”朱允熥連連給對方使眼神,老爺子氣剛消,萬萬不能再拱火了。這是藍玉,是自己人,可不是燕王朱棣。

朱元璋看看文臣們,“說!”

“臣,鬥膽!”方孝孺肅容摘下頭上的進賢冠,放在地上,随後跪倒。

“完了!”朱允熥一看這架勢,老方肯定要放大炮了。

“啟奏陛下,以史為鑒,曆朝曆代武人跋扈,都非國家之福氣。國家長治久安,靠的是内政通達,君聖臣賢。靠的是養民寬民,輕徭薄稅!”

“我大明如今廣袤四海,天下一統,四海歸心。正是休養生息,再造華夏盛世,恢複漢唐豪邁之時。”

“昔漢唐雄勝豪邁,一是赫赫武功,二來乃是文臣輔佐,廣開言路,重用賢臣。”

“可如今大明朝堂之上,卻武人勳貴把持朝政。于公,動辄妄言,殺伐遠征。于私,爾等都是國朝的勳戚,多橫行不法,淩駕于國法之上。”

說着,方孝孺忽然加大了聲音,繼續說道。

“今日涼國公一事,隻不過是滄海一粟!”

朱元璋又站起身,“接着說!”

“臣以為,為杜絕武人跋扈橫行,為大明江山社稷權于中樞。臣鬥膽,上奏,請陛下收歸兵權于兵部!”

“大明之兵,當隸屬大明,而非武人勳貴。出兵遠征,任命将領,賞賜士卒,整頓軍備,天下軍屯等都該收歸兵部所有。”

“若有戰事,則衆臣與陛下商之。而不是,武人勳貴妄議,鼓動陛下,随意發兵!”

“啊!”

方孝孺話音落下,大殿之中頓時一陣騷動。

尤其是那些武人勳貴們,若不是眼前老爺子在,怕是要上去照腦袋給方孝孺兩下。

朱允熥始料未及,心道,“老師,你這不是放炮。你這是要,斷了人家的生路!”

兵部,是國家管理軍隊的最高行政機構。

按理說,天下的兵權,将領升遷調度都在他們的手裡。可是因為老爺子知道文官系統對軍隊蠶食的危害,為了方便作戰,不和文官打嘴皮子。而且現在開國将領的勢力,還是很大。

所以,五軍都督府這個大明最高參謀部,淩駕在兵部之上。

其實,方孝孺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并不全是文臣對武将們的提防和壓制。五軍都督府好是好,但是要看誰來用。若是皇帝能鎮住,則是一把利刃,若是鎮不住,肯定出亂子。

而且兵權操于兵部之手,更加有利于中央集權,國家的兵馬歸國家,國家的将領也歸國家。無論是軍費,還是打仗的計劃,都更透明,更加的細分化。

另外在方孝孺等這些文臣的心中,實在不想皇帝和五軍都督府走得太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擔心将來朱允熥登基之後,被這些武人,再鼓動出什麼遠征漠北,幾十萬兵馬的傾國之戰。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皇太孫從當吳王時,就和武人親厚。而且他的出身,注定了那些武人,和他有天然的親近之心。

方孝孺現在的話,不但要斷了武人勳貴的生路,而且還直接把對武人集團的擔憂,訴諸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