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過完年大婚,那就是等到來年的三四月份,朱允炆就會帶着新婚妻子去淮安就藩。
到底是舔犢情深,老爺子這是想在和自己孫子,過一個團圓年!
“爺爺,這事,要不要告訴淮王?”朱允熥想想,開口問道,“孫兒覺得還是提前告訴他好,他那邊現在沒什麼人幫他張羅,提前告訴他,他也有個準備!”
說着,微微沉吟,“要不,淮王的婚事,孫兒出面操辦一下?要是光靠禮部,還是有些不夠風光。他孤苦無依的,人生大事,一輩子就這麼一次......”
朱元璋看着孫子的眼睛,“你不恨他?”
“恨啥?”朱允熥笑道,“都是一個爹的親兄弟,哪有隔夜仇!上代人的事,上代人了。不管怎麼說,都是血濃于水。父親在天之靈,也不希望看到孫兒........他是孫兒的兄長,稍有錯處,孫兒體諒他就是了。”
“現在孫兒是君,他是臣,若是孫兒再抓着他不放。他這輩子,如何過得安生?”
“是這麼個理!”老爺子點頭道,“畢竟你們是一父同胞,你能這麼想咱很高興,你能不記恨他,包容他咱也很高興。”說着,笑了笑,“你去給他傳話吧,告訴他,過年咱們爺們一塊過!”
“哎!”朱允熥起身,“那孫兒去了!”
“去吧,不用急着回來,咱和惠妃說會話!”老爺子又道。
這是嫌棄自己這個電燈泡?
走到門口,朱允熥心裡腹诽。
外邊陽光正好,冬日的陽光溫暖明亮,亮亮堂堂。
朱允熥再回頭,看看側殿。
“老爺子,天還亮着,您老悠着點?再說,都這個歲數了,說悄悄的話的上次數,是不是多了點?”
若是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大孫子心裡全是這種歪門邪道,肯定又要脫下布鞋,來一次棍棒之下出孝子。
側殿之中,老爺子和郭惠妃面對面的坐着。
“大孫那家咋樣了?”老爺子問道。
“皇爺說的是趙家那閨女?”郭惠妃笑道,“臣妾也找人看了他和太孫的生辰八字,您猜怎麼着?”
老爺子來了興趣,“怎麼說?”
“不但和,而且美!”郭惠妃笑道,“看八字那人說,他看了一輩子的姻緣,就沒見過這麼好的。而且趙家那閨女是有福之人,不但能過日子操持家務,還有旺夫的相!”
“呵呵!”老爺子咧嘴笑道,“旺夫好!”随即又道,“生養呢?”
“看姻緣的先生說了,趙家閨女那身子骨,一看就是咣咣生兒子的身闆!”
“你在哪找的相看先生?”老爺子眉飛色舞,“靠譜嗎?”
“西山老君觀,最靈驗的地方!”郭惠妃笑道,“您忘了,當年臣妾和大姐去了一次,回來不就懷了咱家老大!”
“哦!”老爺子點點頭,“道士是比和尚靠譜一點,起碼不糊弄人!”
他自己當年雖然做個和尚,可是對于寺廟卻沒什麼敬畏之心,對于那些所謂的得道高僧更是掐半個眼珠子看不上。
在他看來,那些人就騙吃騙喝騙錢花。而且他深知,那些地方上所謂的大廟,也是大地主。因為從古到今都有免稅的政策,寺廟大肆囤積土地,隐藏人口。
收租子,放高利貸,兼并土地成為廟産,都是和尚幹的。
因為當年大元的蒙古人崇信佛教,所以天下和尚橫行霸道,地位比讀書人都高。
當年起家時在淮西打仗的時候,民間就有這樣的順口溜。媳婦好看的種好地,媳婦不好看的種孬地,沒媳婦的種不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