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1頁)

每天港口處都有從異國駛來,載滿寶石金銀香料的巨大船隻。船上的貨物,用來和中華交換茶葉,瓷器,絲綢,棉布等各種手工制品。這個時代,中華物産就是奢侈品的代名詞,讓世界各地的貴族,為之瘋狂。

這是世界之城,更是黃金之城,一旦開始征收商稅。光是收取每年外來船隻的關稅,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也是座不夜城,根本沒有宵禁一說。天色已晚華燈初上,城中燈火通明。到處都是商鋪,酒肆,遊人,喧嘩。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這首詞,正是這繁花似錦,烈火烹油之城池最好的寫照。相比之下,天上的星辰居然都黯淡幾分。

朱允熥的住處,位于泉州城毗鄰港口之邊。是前朝蒙元貴胄福建平章的府邸,他所住的閣樓通體雪白,似乎都是用玉石打造。到處都是繁複精美的花紋,腳下都是價值千金的波斯地毯。

站在窗邊,就能看見燈火盞盞依舊忙碌的港口,就能看見燈火閃耀如天上之城的城區。

可是此刻,他卻沒有半點心思。而是拿着手中的奏報,目瞪口呆。

李景隆那厮,居然立下大功?還是如同霍去病一般,敵後橫行的功勞?這還是他印象中的那個,幹啥都行就是打仗不行的李景隆嗎?

其實對于這個原本時空的大明戰神,朱允熥一開始是看不上眼的,頗有些用他幹髒活的意思。但是慢慢的發現,老李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相反還有着許多長處。

出身高貴,接受過良好教育,心機城府手段頭腦,文韬武略一樣不少。不管什麼事,都能辦得妥妥當當,而且體察人意,見微知著。甚至可以說,是大明勳貴後人之中,傑出的佼佼者。

不過這人呐,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李景隆一旦有了萬一,就是萬劫不複的萬一。

“胡鬧呢!”

朱允熥看着傅友德的奏折,微微皺眉。大軍出京之前他特意交代過隻是參贊,怎麼能讓他獨自領兵作戰呢?

不過朱允熥也不怪傅友德,就李景隆那張嘴,他要是真想忽悠誰,肯定能把對方忽悠瘸了。

随後把大同的奏報放在一邊,翻起遼東的奏報,朱允熥越看臉越黑。

朝鮮李家,太不安分了!

站在窗前皺眉想了許久,回身坐到書桌上,提筆寫道。

“奏請皇祖,征伐朝鮮折!”

“朝鮮小邦,毗中國而居,受天朝教化。國名亦出于皇祖之口,中華于它,福澤深重。皇祖仁厚,不願刻薄藩國,推行仁義許以懷柔。”

“然,其小國有大心,千百年來,每逢中原闆蕩必侵占領土,逐步蠶食,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大明為大國,以大事小,仁德為先。其朝鮮,以小事大,利益為重。”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遼東苦寒之地,于當今大明食之無味。所以朝鮮認準了,你不想為那些地方,興兵遠征勞民傷财。”

“其國看似恭敬,實則狂悖,表裡不一,欺天朝以方..........”

寫着寫着,朱允熥忽然停筆,直接把寫好的奏折撕得粉碎。

自己爺孫,何必用這麼文绉绉的說辭。自己寫的累,皇爺爺看得也累。

當下提起筆,用大白話重新寫道。

“皇爺爺,朝鮮李家給臉不要臉。您總是說番邦外國,非中華之患不可興兵。現在的朝鮮,已經是中華之患。”

“遼東鴨綠江側,豆滿江畔,數千裡沃土,山川河流,本為中華舊地,豈容彼等染指。”

“今日占一些,明日占一些,若幹年後便成了他們的祖宗之地。您仁義對待他們,他們卻表面一套背地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