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1頁)

此地是中原的北方屏障,可盡召燕趙男兒供為趨勢,堪稱國門。

其實北平比應天府更适合做大明的都城,大明立國之後有三北之憂。東北,正北,西北。若有戰事,此地首當其沖。

後來,所謂天子守國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殿下!”前方一匹快馬來報,“燕王遼王并北平文武官員,出城迎駕,已到了十裡之外!”

“知道了!”朱允熥淡淡的說道。

“殿下!”這時,朱允熥身邊的藍玉,忽然鄭重的開口,“北平乃是燕藩的老巢,燕王這人.........”

“放心!”不用聽,朱允熥就知道藍玉這是要說朱棣的小話,開口笑道,“此次事關國戰,四叔心中會有分寸。家大業大,自家人總會有些小心思。可是對外人,還是自家人信得過!”

從決定北上開始,朱允熥心中對燕王朱棣,就從沒有猜忌過。征讨高麗,乃是大明的國家大義。朱棣那麼驕傲的人,不屑更不願在這種事上,出什麼幺蛾子。

再說,其實朱允熥的心中,也隐隐盼着能和這位名垂千古的四叔,并肩作戰。

朱允熥是想用實際行動告訴朱棣,我不是你想的那種黃口小兒,你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甚至,我可以做的比你更好。

十裡的距離,彈指即到。不遠處煙塵滾滾,數千騎兵遮天蔽日而來,旗幟鮮明盔甲閃亮,當先是兩杆大旗,各寫一個燕字,一個遼字。

“皇太孫禦駕在此,文武官員下馬叩拜!”傅讓帶着朱允熥的親衛,在對方的行進路線上揮旗呐喊。

霎那之間,震撼天地的馬蹄聲戛然而止,馬上健兒紛紛下馬,跪在官道兩側。

随後,軍陣之中,朱棣朱植在前,帶着北平的文武官員們,緩緩上前,行跪拜之禮。

“臣朱棣(朱植)叩見太孫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衆人叩拜之中,一身普通戰襖的朱允熥笑着下馬,“四叔,十四叔别來無恙啊!”

說着,在衆侍衛的簇擁下,走到北平衆臣的面前,親手把朱棣和朱植扶起來,笑道,“都是自家人,何必這麼大禮!”

随後,目光又在二人臉上打量片刻,朱棣的臉上看不出情緒。朱植則是雙眼發亮,親近之意溢于言表。

“四叔看着可比上次清減了許多,臉色也有些憔悴,是不是心裡有事?”朱允熥繼續笑道,“你呀,就是心思太重,想的太多!”

朱棣古井不波的臉上眼角暗中抽搐兩下,“這黃口小兒,每次見面,都要呲打老子幾句!”心中暗罵一聲,面上恭敬的拱手附身道,“回太孫殿下,北平乃是遼東重鎮,臣掌管遼東都司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說着,忽然一笑,“若是臣每日無所事事,也也不想這麼多,可是軍國大事,臣不能不想!”

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暗中刺來。朱允熥就當沒聽明白,又笑着說道,“四叔就是放不下,軍國大事自由朝廷決斷,你想太多不過是徒增煩惱!”

“你他娘的!”

朱棣心中破口大罵,這小子說話是真損,夾槍帶棒不說,還隐隐有些告誡的意味。

他本是心思深沉不動神色之人,可是不知為何,每次見了朱允熥,他就壓不住心裡的火。

朱允熥也是如此,雖心裡不想猜忌朱棣,但從來都是嘴上不饒人。

“十四叔,你也來了?”朱允熥又對朱植說道。

“回殿下,臣算計着大軍行進的日子,想着這幾日您就該到北平了。所以直接讓麾下的兒郎們先去遼陽集結,臣來北平接您!”朱植笑道。

“在廣甯衛可還好?廣甯衛地處遼東,苦寒之地,遠比不上中原内陸。”朱允熥笑道,“孤臨出京之前,韓妃娘娘特意托人見孤,讓孤好好看看你的身體,是胖了還是瘦了。還讓人給你帶了些宮裡的皮裘,她說你從小就怕冷!又害怕你吃不好,又讓孤帶了些她親手做的腌肉等物!”

身為皇子,生長于南方就藩遼東。别說這個時代,就是後世南方人突然到北方生活,都不會适應。廣甯衛那邊的王城,比中原普通縣衙都不如,純粹就是軍堡。有沒有多少百姓,更無商賈,遼王朱植看着少年英武,其實不知道暗中咬牙吃了多少苦。

聽朱允熥提起生母,再想起母親的容顔,朱植方才的笑容頓時變成了悲切,強忍淚水,哽咽道,“母妃也真是,遼東什麼皮裘沒有,還值得讓您帶!”說着,忍耐不住,終于落淚,真情流露道,“其實臣,也常想起母妃,臣有些不值錢的東西,回頭也請殿下幫忙給母妃捎回去!”

朱允熥拍拍對方的手臂,笑着道,“孤可不給你帶,要帶你自己帶!”說着,朗聲道,“等打完了高麗,孤帶你一塊回京。别管什麼朝廷法度,孤做主讓你在京城陪你母妃,多住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