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10頁)

“開弓沒有回頭箭,您既已謀劃數年,若半途而廢。我等這些追随您的臣子們,怎麼辦?”

“若您不争,焉知手下沒有人翌日會告發您當年的不臣之心?”

“屆時,您是俯首就戮,還是徒勞掙紮?”

“本王從未變!”朱棣攥緊手中金杯,沉聲道,“本王更從沒懷疑過!從本王就藩北平,執掌遼東兵馬大權的那天,本王就知道,将來和自家人反目,是本王的命!”

“在大哥故去,老爺子另立儲君之後,本王就知道,未來的皇帝,絕不會允許本王在北平做大!”

“但是,那江山本王若想要,自會真刀真槍去奪過來!即便做亂臣賊子,也要做一個磊落的逆臣。本王甯可死,也不做你說的這些,下三濫的手段!”

咔嚓,嘴裡說着,朱棣手中用力。鑲嵌着寶石的金杯,竟然被他生生攥扁。随着他手上用力,金杯又變成了一團。

“王爺...........”姚廣孝重重歎息,“婦人之仁!”

“大丈夫有可為,更有所不可為!”朱棣扔掉手中一團,轉身看着窗外火光,“我甯願叫天下人恨我,厭我,怕我,畏我。但不能,讓人唾棄我!更不能,讓天下人,後世人,恥笑我!”

~~~

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已經糾錯了,怎麼還有錯别字?

是不是我瞎?

第44章

李大聰明洪武二十六年九月,高麗戰事已定,留颍國公傅友德,信國公湯和等人鎮守高麗,皇太孫朱允熥擺駕返程。

其實高麗戰事還有許多首尾沒有處置,中樞關于建立行省的旨意還沒送至遼東,戰後的各種問題也沒有妥善解決。

但那些事急不得,都要一步步來。而作為儲君,朱允熥不能常駐此地,也不可能事必躬親。如何統治打下來的土地,大明輕車熟路,也鬧不出什麼亂子。

不過,朱允熥回程,卻不是直接回京城。而是要先去晉藩所在,太原古城,奉聖命巡視關陝,然後再去西安秦藩。

當年,朱标在世時,最後一次巡視天下,巡視的就是秦晉二藩。說是巡視,其實是奉旨去修理兩個藩王弟弟。

兩位藩王都是朱允熥的嫡親叔叔,往日對他這個皇太孫實在是恭敬中帶着親熱,當日老爺子立朱允熥為儲君時,不但率先叩拜,而且每年的年禮節禮一樣不少,每月都會上書問安,說些家常。

這兩位藩王中,三叔晉王還好,二叔秦王則真是一言難盡。在人前,這位是大明的賢王,而在人後,他做那些混帳事,說起來都丢人。

秦王為人有軍事才幹,統軍有方。但是私德上,卻不堪入目。為人殘暴不堪,在府中稍不如意,動辄打殺奴仆下人,而且還是虐殺,以殺人取樂。

早在朱标在世的時候,老爺子就被秦王這些混帳事,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秦藩之外,西北之地有十八番民。對于這些心向中原的胡人,老爺子一向是好言安撫,視為大明之民。可是秦王朱樉卻在出征西番之時,抓了番人男女童,各一百五十個人,男童全部閹割,女童為奴。

更駭人聽聞的是,他還抓了許多番人懷孕的婦女,使得人家骨肉分離。此事,差點引起西北諸族反叛。

那一次老爺子一氣之下,就要削了他的王爵。多虧朱标跪在老爺子面前求情,并且幫他來回遮掩,才躲過一劫。

但是,他死性不改,才消停了一兩年,又鬧出事來。

鬧的還是家醜,秦王朱樉寵妾滅妻!

朱樉的正妃,是老爺子和馬皇後親手挑選的,前朝天煌貴胄之後,一代名将河南王,王保保之妹。王保保一族,出身蒙古貴胄,入主中原之後,傳承百年以漢家儒生自居,家族徹底的漢化。

王保保的養父(舅舅),就是元末第一能臣,忠襄王察罕帖木兒。親生父親,乃是大元的翰林學士,督察禦史。祖父更是一代賢臣,多次上書元帝,當善待南人,對天下臣民,不因出身要一視同仁,輕徭薄賦施行德政,所以官聲名滿天下。

他們雖是蒙古人,可在天下士人心中,是真正的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他家的女兒也是大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