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張家内宅。
張家大兒子張樂,小心的對他老子說道,“爹,您不是一直不讓咱家人,往朝廷裡摻和嗎?現在怎麼改主義了?”
“富不過三代!”老頭擺弄着幾個骰子,頭都不擡,“他娘的,再不趁着老子活着,給你們張羅張羅,等老子死了,你們是個屁?”
“可您,不是說,上.............”
“老子是說過,可是現在的上不一樣!”老頭轉着骰子,繼續道,“天下曆來都是同生死,不能同富貴。以前跟着摻和,是等着人家卸磨殺驢!現在老子給你張羅,是因為皇太孫英明神武。”
說着,老頭把骰子收起來,“當年,你老子投軍的時候,上面那位和我說,亂世中武人就該尋個好主子效忠,用刀槍博取富貴!”
“現在是盛世,老子給你們這些不争氣的,也找了一個好主子!”
第118章
祭陵(上)皇太孫六千護軍,過滁州經定遠縣,已至中都鳳陽境内。
沿途官路上,中都各級官吏,文武大臣都出城跪迎。
車駕緩緩駛過氣勢恢弘的城門,朱允熥第一次回到朱家的老家,大明的中都,鳳陽。
鳳陽,元代時為濠州。其實不算是什麼天下雄城,更遠說不上富足。但因為出了個朱皇帝,此地已是天下雄勝之所在。
因為是老爺子的家鄉,又是他起兵龍興的地方,再加上明軍中大部分高級文臣,悍将都是鳳陽附近人。在帝國創立初期,這裡甚至差點成為大明的京城。
洪武二年,大明第一文臣李善長,江陰侯吳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後追封國公),奉旨在中都建淮西總管府,并建中都城。
馬車中朱允熥撩開車簾的一腳,在那些铿锵的回蕩在城門下的腳步中,注視這座比京師還要豪邁的堅城。
鳳陽不但是座城,更是大明朝另一個軍事文化中心。
修築此城時,大明開國氣象,百戰百勝。所以修築的城池,也充滿了舍我其誰的氣魄。
朱允熥的上輩人,太子朱标,秦晉燕王等人在少年時,都曾在此地生活過。尤其那些塞王們,這裡就是他們最初的練兵統兵之處。
中都城極大,占地三百多公頃,其中營建的皇城比京師紫禁城還大十幾萬平方。城中所有規制,如京師一模一樣,甚至有過之。官衙兵營,糧庫冶煉所,制造司,曆代帝王廟,開國功臣廟等等。
這座雄城的修築也堪稱嚴格,宏偉的城牆全部由大城磚砌成。每塊磚上都有專屬的制造編号銘文。城牆由石灰、桐油、糯米汁等材料混合而成。連接的關鍵地方,甚至用熔化的生鐵代替灰漿灌鑄。
護城河寬七十餘米,城内有一百零四坊,嚴絲合縫長短有序。
中都,不但是朱家的家鄉。更是大明王朝那些開國先烈們,精神上最珍重的寶地。
當初為了修築此城,一向不喜給百姓強加徭役的老爺子,征伐十幾萬民夫。因為工程太大,要求太嚴,洪武八年時,有心懷怨恨的工匠,在鑄城的時候,寫下詛咒的話語。
老爺子龍顔大怒,數萬工匠被老爺子殺得隻剩下千人。
但是後來,老爺子反思之下,覺得如此勞民傷财确實不可取。下旨,已經開工的地方繼續修建。尚未開工的地方,不再營造。
修築鳳陽中都,如此恢弘之堅城。其實彰顯的是帝王功績,非百姓之福。
建城要人要錢,而為了養活中都龐大的軍隊和官僚體系,維護皇城皇陵,百姓不堪重負。表面上是天下雄偉中都,暗地中,百姓們卻言道。
說鳳陽,到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
直至後來,老爺子對淮西功臣殺戮殆盡,收回了在鳳陽各地給勳貴們的封産,停止了修築城池,百姓的擔子才輕些。
明末之前,中都一直完好無損。後李闖,張獻忠攻破此處,燒毀朱家祖墳。再至清鹹豐年間,太平軍再次焚城。中都之宮阙亭台,十不存一。
盡管如此,後人每每見到此等雄偉遺迹,遙想當年無不扼腕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