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奏!”禮部尚書李原名奏報,“琉球國主上書鴻胪寺,欲往天朝而來,觐見天顔。然國小邦微,國中無造船良才。是以,心念多年,但終不能成行。特奏請陛下,請與工匠水手,以全其盼!”
這次,老爺子終于開口了,緩緩道,“琉球雖小,然對中華大明一向恭順有加,忠貞不二!”說着,沉吟一番,“傳旨福建布政司,從福建船政司中,選能工巧匠移居琉球,為琉球國主王事!”
說着,又深思一會,“雖移居琉球,但亦是中華之民,須繁衍生氣不愧祖宗天地。從閩人中挑選三十六姓吧,閩人規矩多,多選些姓氏,方能更好的開枝散葉!”
“陛下聖明!”群臣稱頌。
朱允熥有意讓老爺子高興一些,開口問道,“中書舍人劉三吾,皇爺爺親編的《醒貪簡要錄》可曾印刷完成?夠不夠分發給天下官員,人手一本呀?”
劉三吾出列道,“回殿下,已印刷三萬三千餘本,随時可以發行!”
“以禦賜的名義明發天下,讓天下官員都看看,看過之後,凡五品以上官員,都給孤寫一份奏折上來!”朱允熥說道,“都談談,觀後感!”
說着,朱允熥朗聲背誦道,“四民之中,士最為貴,農最為勞。士之最貴者何?讀聖賢之書,明聖賢之道,出為君用,坐亨天祿。農之最勞者何?當春之時,雞鳴而起,驅牛秉耒而耕,及苗既壯,又須耘薅,炎天赤日,形體憔悴。及至秋成,輸官之外,所餘能幾?或遇水旱蟲蝗,則舉家遑遑無所望。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艱,至有刻剝而虐害三事,無仁心之甚。”
“天下最幸運的,最尊貴的就是官員。享受百姓奉養,手握百姓生殺大權。可是有些人,明明讀的是聖賢書。可卻忘了聖人的教誨,不知民間疾苦,又貪财刻薄,殘害百姓。這樣的沒良心之人,我大明是不要,也是不用的!”
這本書,是老爺子在殺累了貪官之後,希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書籍。
但,這樣的書,終歸是給瞎子做媚眼,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不被人銘記。
老爺子聽朱允熥如此說,欣慰的笑笑,“大孫有心了!吏制無小事,官員的良心道德,比才學還重要。要時刻敲打他們,不能忘了百姓疾苦,更不能忘了身上的職責!”
“孫兒記住了!”說着,朱允熥看看群臣,“誰還有本奏?”
“臣,有本!”武臣之中,魏國公徐輝祖忽然出列,大聲奏道,“臣要彈劾一人!”
朱允熥皺眉,“徐愛卿,你要彈劾誰?”
“臣要彈劾曹國公李景隆!”徐輝祖大聲道,“結交商人,謀圖私利。有礙國體,有失官身!”
“哦?”朱允熥拉着長音,冷聲道,“詳細說來!”
第230章
釜底抽薪“臣,彈劾曹國公李景隆...........”
武臣隊列中,李景隆正悄悄對着文官中的解缙打眼色。
按他本來的意圖,是想讓解缙參他。他們哥倆,昨晚上在清心小築都商量好了。
可是誰想到,半路殺出一個徐輝祖!
魏國公,參劾他這個曹國公。
“老徐,我.......你大爺!”李景隆心中暗罵一聲,轉瞬間就是一個大大的激靈。
“完了!殿下讓徐輝祖參我,我是不是?是不是失了聖心?”
此時,就見徐輝祖鄭重的下拜,對着禦座之上的朱允熥朗聲道,“曹國公李景隆乃國朝勳戚,又總領京師兵馬,位高權重。可卻堂堂大明公爵之身,為自己謀取私利!”
“有山西鹽商數人,連續住在曹國公别院數日。所求者,就是為了從曹國公所有的膠東鹽場,買賣私鹽。所求之數,有五萬斤之多!”
嗡的一下,朝堂頓時喧嘩乍起,詫異的看着李景隆。
堂堂大明曹國公,竟然和私鹽販子有來往,簡直就是丢人!
龍椅上的老爺子,也在瞬間坐直,冷冷的盯着李景隆。
“魏國公徐輝祖!”寶座上,朱允熥開口道,“此事不是兒戲,你參劾曹國公,可有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