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6頁)

說着,又皺眉道,“臣這人嘴笨,不會說什麼好話。臣也知道,百姓日子好,才是真的好。但蘇州和其他地方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他說起話來硬邦邦,絲毫不懂婉轉。

殿中,中書舍人劉三吾開口道,“蘇州府,殿下面前,注意言辭!”

“無妨無妨!”朱允熥笑笑,對馬京道,“你坐下,好好說,到底哪裡不一樣,孤洗耳恭聽!”

“富商豪門太多!”馬京正色道,“臣是北方人,看得比旁人清楚!”

“前朝蒙元入主中原時,深感在北方殺戮過甚,所以在江南實行懷柔。百十年間,江南豪門望族坐大,富者田壟連橫,貧者無立足之地。又絞盡腦汁逃避糧稅,富己而窮國!”

馬京的話,讓朱允熥暗暗點頭。想想元朝末年,最痛恨老爺子這等造反的人,除了大元的統治者們,就是江浙的士紳集團。這些人組織地主武裝,想盡一切辦法和老爺子對抗。

“如今糧稅重,則田地兼并不顯。一旦糧稅輕,這些人就會囤積土地,高價買田!”馬京繼續說道。

“一派胡言!”劉三吾身後,參與議會的一位官員不滿道,“田價高了還不好嗎?難道一定要田地不值錢才好?”

說話這人,朱允熥認得,翰林院侍講李紳,也是江南大族出身。

“即便是二十塊銀元一畝,那些富商豪門望族買起來也不眨眼!”馬京冷冰冰的回道,“可他們把田地炒到了天價,百姓誰能買得起?到時候地價糧價都在他們手裡,百姓辛苦一輩子,不過都是為了他們賺錢!”

“他們什麼時候做過虧本的買賣,即便他們收的地價高了。可一旦天災之年,他們就會壓低地價,讓百姓便宜賣地。百姓失去田地,隻能任他們雇傭,随便給幾個錢,就要給他們當牛做馬!”

“然後等天災過去,他們再把地價炒起來,如此一來苦的還是百姓!現在看着糧稅重,可百姓還能負擔。可若是稅輕了,最終得利的,

還是他們!”

“你......”李紳語塞。

“糧稅雖高,但臣看來卻能抑制土地兼并,利大于弊!”馬京繼續道,“臣知道說這話,會被人罵。對百姓又不公平,但為政者,當大局為重!”

這個馬京,以後可以重用!

他雖然說的不全對,但他的話恰好是未來後世,大明帝國走向危機衰落的緣由之一。

江南這等财稅重地的土地兼并,大富豪豪門對于經濟民生,文化政治的壟斷。大明晚期,這些人的勢力膨脹到無以為繼,國家要收稅,都要看他們的面子,看他們給多少,而不是應該收多少。

除了土地,還有漕運,還有鹽務.........

老爺子之所以對江南士紳不加顔色,之所以加以重稅。甚至故意不重用這些地方的讀書人,也有幾分是源自于此。

當初朱允熥推行商稅能暢通無阻,也正因為有這種的緣故。

老爺子要建立的是一個富足的小農社會,而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豪門的存在,正是建立這種社會的最大障礙。

第57章

廷杖經過這些年,朱允熥也日漸成熟,他心中十分清楚。國家其實是統治的,在國家的利益面前,百姓的利益,很是渺小。

誰也做不到,真正的以民為本!

不過,不能因為如此,就對重稅避而不談。為政者,若是坦然面對這些弊端,并視而不見,還有什麼臉說,敢為天下先。

“張善!”朱允熥對端坐着的張善開口道,“你說說!”

“馬知府的話,有幾句臣頗為贊同!”張善緩緩開口,“稅輕了,最終得利的,未必是百姓!”

“但糧稅也确實是從百姓身上收的!”朱允熥微微皺眉道,“孤叫你們來,就是一起想想辦法。既能讓江南百姓的負擔輕些,又能從根子上消除種種隐患!”

“難!”張善道,“臣為浙江布政司使已有三年。”說着,指着自己的鬓角笑笑,“當初殿下選臣為官時候,臣尚有黑發,如今已經鬓角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