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第1頁)

稍候片刻,朱允熥的手停滞下來,臉色有些糾結。

劉三吾,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還有一衆翰林學士等,這些人該如何對待呢?

這些清流,在當初文華殿教朱允熥讀書的時候,盡心盡力。甚至說,對他的皇太孫之位,在一開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而随着和這些人的接觸日久,朱允熥也明白,如今大明的清流可不是後世晚明那些表面忠義無雙,内心有奶就是娘的嘴炮。這些人才學有,眼光有,雖為政未必能如何,但卻能看出一些弊端所在。

而且,對于他們的為人,其實朱允熥心中也很是欽佩。起碼,這幾個人在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忠臣孝子。

輔佐帝王不已谄媚之言晉身,旁敲側擊多多提醒。

立身朝堂為帝王羽翼,執筆春秋寫浩然正氣。

“中書舍人劉三吾,禮部左侍郎,賜資善大夫!”

别看這些年劉三吾一直是老爺子秘書一樣的角色,其實真正的官職隻有五品,還是翰林院那種清貴之地,如今給他提拔成三品的侍郎,又給了一個正二品的文官散勳職,其中的含義他自己想去吧。

方孝孺.......

朱允熥的手指敲打桌面,臉色更加糾結起來。

他這位老師的人品道德無可挑剔,但他還真不放心把這位老師放到地方活着要害的部門去。

“賞嘉議大夫,晉欽天院院正。”

嘉議大夫是正三品的文官勳職,欽天院不适于任何一個部門,單獨對皇帝負責。别以為欽天院就是個觀察天氣預報的,在這個時代,天象的任何波動,在人們的心中,都是上天對人們的示警。

至于其他的翰林院學士們...........

忽然,朱允熥有個想法。

這些人平日的工作,除了負責皇帝起草文書,記錄言行,校隊軍國大事奏折之外。就是編纂書籍,修訂史書。

那麼可不可以,讓他們把報紙辦起來。

這時代,國家對于百姓而言,是空泛的君臣大義,是模糊的家國天下。

現代人都知道,輿論口舌是多麼重要,尤其是官家的。

朱允熥陷入沉思,以朝廷的名義辦報紙,好處多多,朝廷在百姓的心中就是正統。

可也有些隐憂,就是怕這樣的媒體,最終演變成摻雜了派系和私人恩怨的喉舌。

想着,朱允熥忽然一笑。

輿論是可以監督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才是王道。若因為那些還沒發生的事,就因噎廢食,得不償失的同時也阻礙了進步

是的,若有官方的報紙,這将是一種進步。

而且,也将是整個大明文化上一種巨大的進步。

這種進步或許在短時間内看不出來,或許在長時間内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但是長久來看,啟發民治,甚至監督官吏,作用非凡。将會大大拉進,普通百姓和朝堂的距離,使得天下人知天下事。天下人,可說天下事。

緊接着,朱允熥提筆,在一張空白的紙簽上寫道,“報紙!”

然後他又開始陷入忙碌,除了文官這邊,還有武臣。

當年跟着他征伐高麗的人,是時候更進一步了。一直操練并且花錢如流水的靖海軍,也到了再次露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