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篇策論倒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但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中規中矩。
但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的策論,卻讓朱允熥眼前一亮。
“臣竊以為治國之道,不可一味求仁求德,更不可桎梏律法,不求變通。當審時度勢,順應時局!”
朱允熥看了半晌,贊許的點頭,随後他提起誅筆,在楊士奇的卷子上畫了個紅圈。
然後,寫了個拾字。
這就意味着,楊士奇位列第十。
接着,朱允熥又拿起一份,當目光落在考生的姓名上,頓時神色複雜起來。
“福建楊榮?”朱允熥緩緩開口,“這考生,可是福建大儒楊達卿之孫?”
“回皇上,正是!”劉三吾起身開口道,“楊榮少有神童之稱,十七歲選入郡學,鄉試解元!”
那就是了,定是這個楊榮了。
定是這個原本時空曆永樂,仁宗,宣德,正統四朝的大明首輔,更被後世康熙欽點,從祀曆代帝王廟的楊榮了。
朱允熥看着楊榮的卷子,面上的神色有幾分複雜。
倒不是因為楊榮這人的出現,而是他想起了楊榮的事迹。
原本時空之中,朱棣攻破應天府,進城之時自然有官員前來迎接新君,這楊榮就在其中。
春風得意馬蹄疾,當時的朱棣不可一世,在馬上策馬朝皇城進發。這時一個禦史攔住了朱棣馬頭,當頭棒喝,“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這話對于朱棣來說,醍醐灌頂。
他是用靖難清君側的名義起兵的,可不是造反的名義。若進城之後直接即位當皇帝,那不是明擺着告訴天下人自己是造反嗎?名分大義上,就落了下承。
所以趕緊聽了楊榮的話,先去孝陵拜祭老爺子和馬皇後。
至此,楊榮官運亨通,曆經四朝位極人臣。
曆經四朝不倒的人,才學人品才幹德行必都是頂尖的。
但.........
想了許久,朱允熥拿着楊榮的試卷放在禦案的右側,也沒用朱筆畫圈。
“此人不在前十之列,可靠的名次,諸愛卿再斟酌!”
一時間,
殿中群臣有些不解。
他們送來的卷子都是千挑萬選,但從文字論都是絕無出其左右的。
劉三吾沉思片刻,開口道,“皇上,臣以為......”
話還沒說完,就見翰林侍讀張信拉下他的衣袖,給他一個眼神。
“
皇上說的是名次斟酌,不是說不取。”
随即,朱允熥又拿起一份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