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1頁)

李景隆其實更不知道,朱允熥為何對這些海島格外鐘情的原因。

這些海島有個别稱,南洋。

從元末明初開始,已有華人到這些海島上定居。甚至在其後的百十年間,有許多由華人後裔建立了城邦王朝。

南洋這些海島,在未來不但會成為大明的島鍊拓展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還是經濟和民生上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時至傍晚,李景隆一行終于進入馬尼拉的王城。

聞聽大明使節前來,馬尼拉王蘇萊曼欣喜若狂,攜帶滿城文武官員貴族等出城迎接。

迎接的隊伍之中,竟然還有幾位華商。其中以一位姓許名柴佬的人,地位最為超然。

來時的路上,謝晉忠已對李景隆說過。此地有華商四十家,以許家馬首是瞻。即便是當地的土王,也要對許家優渥有加。

~~~

王城之中,比大明縣衙大不了多少的王宮之中,燈火通明。

馬尼拉王蘇萊曼端坐在主位,李景隆陪襯下手,謝晉忠和許柴佬作為通譯。

場面雖然有些寒酸,可所用的器物卻讓李景隆挪不開眼。

“他娘的,這個窮地方,忽然用的器皿都是金子的,還鑲了各種寶石?”

燈火下,黃金寶石的光澤更加耀眼。

這些光澤之下,跟随李景隆前來參與晚宴的大明軍官們,眼神中都滿是貪婪和猙獰。可能李景隆一聲令下,他們就能馬上把這場歡迎的歡宴,變成修羅屠宰場。

“鄙人早就聽聞天朝上國大明澤被四方,今日使臣前來,小王心中歡喜之極!”

蘇萊曼邊上叽裡呱啦的說着什麼,謝晉忠絞盡腦汁的翻譯。

隻是他肚子裡實在沒有什麼墨水,說出來的話顯得不倫不類。

李景隆舉杯道,“我大明天子聽聞海外有國名呂宋,子民和善國運祥和。特派外臣前來示之已好,結兩國之親!”

“此杯敬王上,願宗廟千秋鼎盛!”

他一番話說得半文半白,乃是為了方便謝晉忠翻譯。但後者絞盡腦汁,也實在想不出什麼文雅的詞來,轉述蘇萊曼。

這時,李景隆身後,一直沉默不語的許柴佬開口,對着蘇萊曼緩緩轉述。蘇萊曼臉上喜悅更盛,連連颔首。

“姓謝的不靠譜,這許柴佬倒是個人物!”

李景隆心中有了計較,笑着對許柴佬道,“閣下祖籍何處?”

“小人祖籍福建晉江!”許柴佬笑道,“乃是唐時名将,許天正的十世孫。”

“原來是名門之後,失敬失敬!”李景隆笑道,“本公聽聞,閣下雖身居客鄉,卻心在故國。不但對往來天朝商船關照有加,更是每年托人贈金回鄉,修橋鋪路!”

“飄零之人,唯有這位微末之事,方能不愧祖先不愧家國!”許柴佬感歎一聲道,“小人雖客居此處,未敢一刻忘記明人之身!”

“真義士也!”李景隆想想,開口道,“本公回國之後,必将上奏天子爾忠義之事。天子仁德,必有旨意傳于爾之故裡。樹碑立傳,傳于後人!”

聞言,許柴佬一直笑着的臉,瞬間呆滞。

這時代的人最看重的就是這些生前身後的名聲事,他許柴佬再有錢,在家鄉也不過是商人。可若是朝廷嘉獎樹碑立傳,那他許柴佬就是對家鄉宗族有大貢獻之人。

“常言道落葉歸根!”李景隆繼續說道,“哪天在外邊累了,就回來。”說着,又笑道,“人離鄉賤,這些年想必在外邊也受了不少委屈。你若心中有氣就說出來,本公給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