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你惡心人!這喝湯吃汆丸子呢?”淩漢笑罵。
“黃河的水患,在于河南樹太少!”侯庸繼續道,““嵩、少之間,平麓上至絕頂,樵伐無遺。百年老樹,隻有古寺中有,外邊的樹都是這些年新種的!”
朱允熥聽得頻頻點頭,侯庸這話是說到了根子上。洪水,也是生态環境的表現,而生态環境是一個鍊條的輪回。
沒有樹,就保護不住水土。
史籍記載上古時期河南的森林覆蓋率占據六成以上,南北朝時變成兩三成,唐代變成兩成以下,等到了宋代更是一成半都不到。
而且更因為宋代西北連年的戰争,使得黃河上遊的森林砍伐殆盡,所以加劇了黃河下遊的洪水泛濫。再加上趙宋的疆域實在太小,為了提高生産,光是在黃河下遊圍田就高達兩千兩百萬頃。
把水抽幹本來的河道變成田地,那就好比給高速路發生車禍,不堵才怪。
“臣在河南時,嚴令各地禁止亂砍亂伐,禁止刀耕火種!”侯庸又道,“皇上,不是臣大言不慚。若真想治河,不是河南一個行省的事,非要上遊下遊一齊努力不可!”
“好!”朱允熥不假思索道,“就依你們所言,不能頭疼治頭腳疼醫腳,要找出黃河的病根所在。”說着,頓了頓,“這事朕交給工部,侯愛卿!”
“臣在!”
“你能者多勞,除了吏部之外,工部右侍郎的缺你也先擔着吧!”
“臣遵旨!”
這時,王八恥在門外說道,“萬歲爺,曹國公來了!”
“進來吧!”
随後,朱允熥笑笑,看看手裡的奏折随手放在一邊,“這新任的河南布政還有河道衙門也太不會辦事了!”
這句話,恰好讓剛進來的李景隆聽個滿耳。
心裡咯噔一下,暗道,“河南河道衙門?好像,走了我的門路,他怎麼得罪萬歲爺了?”
第36章
瞞不住(1)李景隆的腦子飛快的運轉着,“河南河道運轉使郭淮,去年走了我的門路。雖說是當時我和淩鐵頭打了招呼,可郭淮那人官聲一向不錯,不然淩鐵頭也不會答應。怎麼今天,萬歲爺忽然提到他?”
“太不會辦事了!這可不是什麼好話啊?”
心中想着這些,李景隆的目光微微看向淩漢。卻發現後者正專心的對付着眼前的汆丸子,眼皮都沒夾他。
“老狐狸,真要是郭淮出事了,你準保往我身上一推。回去趕緊跟那姓郭的,撇清關系!”
“給曹國公搬個凳子!”此時,朱允熥在寶座上笑道。
“臣瞧着,萬歲爺您今兒氣色不錯!”李景隆欠身坐下,笑道,“是咱們大明朝,又有什麼喜事?”
“不出事太太平平就是喜事!”朱允熥笑笑,随手拿起剛才放下的奏折,“諾大個大明朝,有點瑕疵也是瑕不掩瑜!”說着,目光靜靜的看着李景隆,“朕聽說,河南河道運轉使,你舉薦的?”
李景隆心中一驚,忽然恍然大悟。
淩鐵頭真是人老成精啊,這邊給了自己人情臉面,回頭就告訴了萬歲爺。
“回皇上,确是臣舉薦的。這人原在西北督運糧台,因功升遷!”李景隆說着,頭看下朱允熥的臉色,繼續道,“這人和臣本沒什麼深交情,但大前年臣出塞打仗那次,這人幫着臣征集糧草調撥戰馬,任勞任怨的!”
“後來他找到臣,說這些年在西北落下一身病。就請臣幫着,看能不能調任内陸來!萬歲爺您是知道臣的性子的,浮誇還愛面子。臣知道國家官員任免,臣萬不能說項插手。”
“可是一想到他也是于國有功,這些年在邊關任勞任怨之人。臣又想到萬歲爺您最是體恤這等臣子,所以就跟淩部堂說了一嘴!”
“不過當時臣的說是,這人能不能用,還是要看淩部堂你們吏部的考察。”說到此處,李景隆頓了頓,“想來這人當時也是看着能用,不然也不會調到河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