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當場落淚,“是!其子,來京城給臣報喪!”
“這怎麼話說的,朕聽說他前些日子還在家鄉給學子講學!”朱允熥落寞的開口道。
劉三吾是朝中清流的領袖,因為科舉舞弊一案被革職回鄉。
其實在朱允熥内心深處,對于劉三吾頗為感激。
當年在太子朱标故去之後,是劉三吾第一個和老爺子立皇孫。他又做過朱允熥的老師,七十多歲的老人,無論寒暑天不亮就進宮,從不間斷。
往事曆曆在目,當年的劉三吾對他期望甚深,對他的幫助也是良多。
甚至,是當仁不讓的太孫黨一員。
後來朱允熥對他疏遠,乃是因為政見上的不同,和用人方向的問題,就事不就人。
“皇上節哀,劉師八十高齡,也是喜喪!”方孝孺哽咽道,“劉師彌留之前,有給皇上的奏折,其子讓臣送呈..........”
“拿來!”說着,朱允熥從方孝孺手中接過奏折,迅速的打開。
“罪臣劉三吾,奏請皇上聖安。”
“臣自知時日無多,是以違禁上奏。不知所言,皇上恕罪。”
“皇上天資聰慧有古之聖君之相,更有澤恩宇内威加四海之心。”
“然皇上自幼心急,行事迫切,須知萬裡長城非一日之功,過急則亂,亂則不穩,欲速則不達。”
“老臣最不放心的,就是皇上太急。”
老去的人,總是會走的,因為他們的老,已經是人生過程的終點。
朱允熥仔細的看着手中的奏折,上面的字迹到最後已有些不穩,可依舊工工整整,沒有半分塗抹。
一邊看,一邊心中百感交集。
劉三吾在他生命中的最後時光,還為他這個皇帝着想。
勸誡他穩妥治國,提醒他不要如老爺子那樣酷烈的對待臣子。
看完之後,朱允熥緩緩的合上奏折,開口道,“劉三吾,恢複大學士中書舍人之職,他的喪事,你代朕走一趟吧!”
“臣,替劉師叩謝天恩!”方孝孺落淚道。
~~~
昨晚上熬夜了,今天實在不知自己寫的什麼,水字了。
我誠懇的承認錯誤,這不應該,可實在太困了。
第82章
人生幾度秋涼(1)秋風徐徐,吹動枝葉。
偶有碎葉三三兩兩随風而落,打在朱允熥的肩頭。
他獨自一人坐在禦花園的樹叢之下,無聲的望着眼前秋日的園景。
準确的說他不是在看景色,而是在看不遠處依舊不時有讀書聲傳來的文華殿。那是他當年讀書的地方,也是他在這紫禁城中呆得最多的地方。
昔日他讀書不用功時,劉三吾便會闆着臉在他的耳邊怒斥,“殿下忘記了大明開國的艱難嗎?忘記了故太子的壯志嗎?殿下将來是要做隋炀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