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第3頁)

“可陛下若一味求仁,則天下多貪腐之輩!”

“朕很難做,嚴格了不行,放任也不行。朕也不是太上皇那樣的開國雄主,殺士大夫不手軟。”

“你們告訴朕,怎麼能管好天下的士大夫?”

群臣默認,無人發聲。

“這個問題朕想了許久,不得其解。”朱允熥背着手,繼續說道,“可就在這幾日朕想着當初讀書時學的文章時,心中有了答案。”

“皇權天授,這天指的是民心。”

“而士大夫的權是朕給的,那朕就用民心來治士大夫。”

“不是有人反感民告官嗎?在朕看來,反感的人一定是心中有愧。不然心中無愧的話,誰會怕?”

“是以朕要再成立一個衙門,專門監管天下的官員。”

“從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還有錦衣衛中抽調人手,組建新衙。大明十三道禦史,皆歸屬管轄。可不經當地主官,風聞調查行事。可接百姓狀紙,專門查天下之不公,查官員之擅權,強權與濫權私權。”

朱允熥的話擲地有聲,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朕知道組建個新衙門,爾等有許多話要說,可朕今日還就乾綱獨斷,不許旁人說話。”

“也不是朕疑臣下,視臣如仇寇。”

“天下還是好官多些,大體上講還是好官多些。但不能因為好官多,就放縱那些丢大明人心的惡官。”

“如此,不但對百姓不公,也是對好官的不公。”

“監督,約束,調查,處置。全由這個衙門來辦理,同時刑部大理寺等部,也可對這個衙門進行監督,約束。”

“以後朕也不會動辄,弄什麼剝皮抽筋等峻法。查實官員有罪,以法處置。或是斬首,或是絞刑,流放充軍。抄沒家産,罰子孫三代不許科舉等!”

“若有民告,查實是誣告,則亦如是。”

“誣告者抄沒家産,子孫不得科舉,沒收土地全家發配呂宋。”

“以前,朕跟太上皇提過這事。老爺子說,隻要都是做官的,最終就會變成自己查自己。”

“到時候依舊是表面文章,不但會自己查自己,反而會變成臣子們黨争互共的手段。”

“那時朕還不是皇太孫,而朕現在是皇帝。”

“朕管不了百年之後,朕在位一天,就不是自己查自己。”

說着,朱允熥轉身,拎着龍袍的下擺,再次走向龍椅。

“這新衙的名字,就叫廉政院,與六部平齊。第一任尚書,暴昭來做。侍郎,由錦衣衛指揮使兼任。”

此時,朱允熥正好走到龍椅前邊,轉身看着大殿中的群臣,“朕在位一日,就不許法有不公!”

~~~

朝會散去,臣子們心情複雜的離開紫禁城。

朱允熥沒有坐肩輿,而是大步朝着樂志齋走去。

剛穿過禦花園的月亮門,正好見到皇後帶着梅良心,還有幾個宮人捧着盒子,朝這邊前來。

“你怎麼來了?”或許是說話多了,朱允熥嗓子有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