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的馬車在外城轉了一圈走馬觀花之後,又返回内城。
返回内城走的是通濟門,此門是應天府城郭第二大門,僅次于正陽門。内有三重甕城,門垣四道,上馬道人行道各兩條。扼守着内外秦淮分界,門向東北為皇城,向西南則是内城繁華的商業街,為應天府的咽喉所在。
接近城門時,朱允熥挑開馬車的簾,于市井的鼎沸人聲之中,看着宏大厚重如山巒一般起伏的城牆。
應天府從老爺子占據此地開始修築城牆,一直修到洪武二十六年,曆時二十八年調用民夫二十八萬,城磚條石三點五億而成。
外有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邊依托鐘山、北有後湖為屏障,西納石城入城内。
縱觀曆朝曆代,雄城皆難望其項背。
望着城門樓上,碩大的通濟門三字,一時間朱允熥真的感慨良多。
城池再雄偉又如何,天下豈有攻不破的堅城?
就好比這通濟門,原本時空中清軍攻應天府,南明弘光帝撇下文武大臣帶着侍衛從通濟門逃跑,而被清軍捕獲之後,又是從通濟門押解入城。
而在另一場中華浩劫之戰中,舉世無雙的應天府,則是淪為了人間地獄。
築城,城可以保得了人一時,卻保不了一世。
但許多人卻認為,隻要牆高池深就可以安枕無憂。殊不知,城牆擋不住敵人,卻能擋住自己的視野。
朱允熥心中暗道,“人間可以有城牆,心中不能有城牆。築城郭以安百姓,除自封正視天下!”
越到城門口,人越是多,幾乎人頭攢動肩膀挨着肩膀,擁擠得幾乎是寸步難行。
“爺,這邊人多,要不要小的去和城門口知會一聲,給您開條路出來!”鄧平在馬車外低聲說道。
朱允熥笑笑,“不必了,排着吧,不急于這一時半刻。”
随後他的馬車在兵丁的引導下,歸入車流當中,準備輪番接受兵丁的檢查。
“都聽好了,各馬車上若有夾帶的東西,趕緊表明,莫讓我等搜出來。”
“稅課司的稅票,貨物的存單都拿出來預備好!”
“外省入京,路引戶籍拿在手裡!”
城門口的稅丁們,在人群之中滿頭大汗的吆喝。
這些稅丁直接歸應天府管,收取過路商人的城門稅,典型的位小權大。不過稅隻針對中大型的商隊,對于進城小買賣人,則是分文不取。
城門口的告示欄上,張貼着各種稅表,所有該繳納的稅一覽無餘且明了清晰通俗易懂。
“這位稅官,我們這不是貨物,而是從雲南帶來的特産?”
忽然,馬車中的朱允熥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撩開簾子望過去,隻見城門口那,一穿着束身的騎裝,騎馬的男子,正在跟城門口的稅官大聲辯解。
“我們回京城探親的,車上裝的都是給親戚朋友的禮品,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這是雲南布政司的稅課票引,上面寫的清清楚楚!”
“探親?”稅官穿着八品服飾,帶着幾個稅丁在那男子随行的幾輛馬車上來回查看,冷笑道,“你一口北人口音,來京城探哪門子親?”
說着,又冷笑道,“不值錢的東西?呵,宣威火腿一百二十八條,幹菌子十幾個口袋,還有這整整一車普洱茶餅。你當本官是傻子?”
那男子跳下馬,拱手道,“不瞞你說,真是帶回來給親戚的!”說着,舉着手裡的票據開口道,“再說,這上面不是寫着呢嗎?非貨無稅四個大字,你看不到?”
他看似在辯解,實則語氣頗有不耐煩,而且帶着那麼幾分居高臨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