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娘的你又給老子下套?”
朱棣心中已是破口大罵,這等提議誰敢說是自己提的?得罪的人太多,牽扯的事也太多。
這是要砸一大批人的飯碗呀,要是别人知道自己提議的,那這些年在軍中積攢起來的好名聲,還有個屁老丫子呀!
“北地必須有精明強兵,朕打個不甚美觀的比喻,沒有千日防賊隻有千日做賊。”
“咱們打鞑子這麼狠,這些年他們隻要喘過氣來就要找咱們的麻煩。”
“宋太祖言卧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燕王你這個辦法甚合朕心,咱們打出去。”
說着,朱允熥微微皺眉,“不過也有個麻煩,九邊各地各行省都司之中,好像騎兵都比較分散吧?”
“朕記得好像曆次大戰,都是各處的騎兵集結到一塊再指揮作戰,并沒有大規模的,就像鞑子那種随時可以抽調出來,指哪打哪的騎兵吧?”
他的話,朱棣在心裡反複琢磨了好幾遍。
确認沒什麼陷阱之後,才小心的說道,“回皇上不是沒有,臣麾下的虎豹飛熊二營都是騎兵,大甯那邊十七弟麾下除了漢軍還有朵顔三衛......”
“你看,還是太分散!”朱允熥歎氣道,“騎兵本是大明的鋼刀啊,分散開來不等于面對敵人把刀子藏起來嗎?”
頓時,朱棣心裡咯噔一下。
套路,防不勝防啊。
“朕呢有個建議,燕王你聽下,朕沒在邊關曆練過不算知兵,你好好給參謀參謀。”朱允熥繼續說道,“倘若把各都司的騎兵抽調出來,組成一支專門對塞外鞑子作戰的騎兵軍團,如何?”
“誠如你剛才所說,燕趙之地多馬上男兒,輪番出塞?這話是你的說的吧?”
“我........”朱棣啞然,隻能心中苦笑,“是我說的,但我可不是這個意思呀!”
不過仔細想想,若手裡真有大規模騎兵部隊的話,對于打仗真是百害而無一利。
可是,這支部隊掌握在誰手中呢?
其實在朱棣看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皇帝話中的涵義已經無需再去揣測了,和尚頭上的虱子,他娘的明擺着。
抽調騎兵,誰的騎兵?
九邊塞王之中,甯王騎兵最多且麾下還有不計入兵冊的朵顔三衛。
“老五老十七,你倆得罪他幹嘛!”
朱棣也隻能在心中,為這兩位兄弟哀悼一句。可一想起甯王那副天老大他老二的架勢,又不忍不住心中快意。
“一直以來胡人能對中原具有優勢,無外乎兩點。一是地利,從北而來嘛。二來就是兵種,大規模的騎兵随時可以出擊,使得中原各地的兵馬不敢擅自出戰,隻能各自為守陷入下風。”
朱允熥還在繼續說道,“可若咱們組建了大規模的騎兵團,就可以用他鞑子的辦法揍他鞑子。”說着,咧嘴一笑,“朕别的地方可能摳搜,可真要是三五萬具裝鐵騎,朕還真舍得出本錢來!”
朱棣想想,把心一橫,咬牙道,“萬歲,其實光有鐵騎隻是其一。我大明火器犀利,可以組建騎兵火槍火炮隊,上馬騎兵下馬轟擊,神出鬼沒且殺傷力及大。”
明軍其實更多的是混合兵種作戰,騎兵弓弩手火器兵步兵等。明軍不缺乏打擊敵人的手段,但問題是這些兵種平日互不相通,若非軍中名将不能整合。
也就是說,這些好兵若是交到蠢材的手裡,不但發揮不出來,反而會壞事。
而若是建立這樣的常備兵團,就可以避免互不統領,疏于配合的缺點。
“燕王與朕不謀而合。”朱允熥笑道,“其實這樣的火槍騎兵部隊,京營之中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