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第4頁)

新的鳳陽城不再是單純的濠州,而是将當初起兵時所有的淮河流域都劃進了管理範圍之内,讓整個淮西勳貴都大為振奮。

負責修建中都的主官,是當時的中丞韓國公李善長。

修建城池期間,天下各地的木材源源不斷的發往鳳陽,運送密木料使用的是二十三輪二百人拉動的大車,築造城池所用的青磚,每塊重達五十斤,都是由直隸,江西,湖光的二十一府燒制。

修築鳳陽期間,前方的淮西将領們也一反常态,不再殺俘。而是将俘虜們盡數發配鳳陽,進行勞作。

洪武七年李善長等淮西勳貴又對老爺子奏報,家鄉鳳陽經過數十年的戰亂人煙稀少不夠熱鬧,老爺子一狠心将山西蘇杭等地沒有土地的佃農二十萬人,遷往鳳陽給與田地房屋充實家鄉。

整個鳳陽城呈正方形,依托鳳凰山而建,城郭長達五十餘裡。

即便是這樣,李善長為首的淮西官僚集團還唯恐城池不夠盛大,督造之時為了趕工期,更是罔顧工匠民夫的死活。

這座城真的隻是為了老爺子?

還是說這座城,是整個淮西官僚集團的功績碑?

所以這座城,繁華壯麗的外表之下,是窮苦人的累累白骨和鮮血。

朱允熥和老爺子的車架,緩緩在中都城外停住,看着遮天蔽日的城牆。再想起這座城池的因果,他的心中浮出兩個字,報應。

韓國公李善長還有一衆淮西勳貴之所以落到那個下場,想來和當初為了修建這座淮西之城時太過殘酷暴烈,脫不開幹系。

洪武七年聽說中都已經有了些樣子,老爺子起了回鄉的念頭。親自從應天府啟程,率領文武百官到鳳陽中都,并在剛修建起來的皇宮中,升殿朝議。

可老爺子還沒在龍椅上坐穩,就有錦衣衛來報,因為勞作繁重猶如牲畜,不堪重負的工匠在建造城池的時候,在磚上刻下了對大明王朝,對朱家的詛咒。

當老爺子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時候,韓國公李善長氣急敗壞的上書,要将所有的工匠民夫殺掉,以儆效尤。

是當時的工部尚書薛詳拼死阻攔,并且大聲質問,“太師一言壞天下人如此,就不怕殃及子孫嗎?”

事實證明,薛詳的話是對的,李善長一案他的罪狀中沒有鳳陽中都之事,卻有因果。

同時,如此不惜任何代價修建這座城池的後果,也讓老爺子在成為皇帝沉浸在洪大武功中不可自拔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深刻的反思。

那一年,中都鳳陽富麗堂皇仿若仙境的皇宮中,老爺子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穿着龍袍的他卻想起了自己衣不蔽體的童年。

更想起了,蒙元末年民不聊生,餓殍滿地的慘景。

還有百姓易子而食,官逼民反的悲劇。

“千古之上,稱盛德者,以堯為首。後世競相奢侈,極緻宮室榭台之娛,窮盡與馬珍寶之玩,欲心一縱,卒不可遏,亂由是起矣。”

“昔元政不綱,英雄并奮,民不堪命,皇天後土,憫民命之.....臣心不忘,洪武初年平定中原...遂命群臣會議,皆曰濠地古之鐘離,于此建都,庶合古今之宜,以此兩更郡名。

今為鳳陽建立都城,土木之役,實勞民力,役重傷人,當該有司,疊生奸弊,愈覺尤甚,此臣之罪,有不可免者。”

這些,是老爺子在罪己诏之中的原話。

他更是不顧淮西勳貴和龐大的淮西官僚集團的阻撓,停止修建中都。

到今天,這座富麗堂皇的城池,隻是半成品。

它在這是座城,更是老爺子心中的牢。

每年當宮中皇子成年之後,包括太子朱标在内,成年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徒步從應天回鳳陽。

說是要皇子們知曉祖宗創業的艱難,其實是在告訴兒孫們,去看看,回老家看看你們的老子,當初因為沾沾自喜好大喜功,做了多麼大的蠢事。看看你們的老子,因為他娘的一時昏聩,害死了多少人!

“聯今所作,但求安圃,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吾後世子孫,守以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