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第4頁)

李景隆在王八恥的引導下,輕手輕腳的進來。

“送走了?”朱允熥依舊閉着眼睛,開口說道。

“老公爺走到半路沒用臣送,自己走出去的!”李景隆彎腰笑道。

“哦,沒坐轎子!”朱允熥臉上露出笑容,“該說的都說了吧?”

“馮二爺吓壞了!”李景隆瞅瞅朱允熥的臉色,笑道,“到最後說話都帶着顫音!”

“嗯!”朱允熥從鼻腔之中發出一個字,然後睜開眼,帶着些冷笑,“人呀,活太長也不是什麼好事,招人膈應!”

李景隆明白這話的含義,皇上膈應的不是老人,而是為老不尊。

為老不尊也不膈應,更膈應的是倚老賣老故意做糊塗事兒。

還擺譜端着講老資格.....

這樣的人曆史上比比皆是,最後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

君主所謂的寬容,都是在他心情好的時候,或者說還用得着這些人的時候。

一旦沒用了,一旦君主的耐心到頭了,滅頂之災也就随即來臨。

馮勝或許不懂這個道理,但是朱允熥選擇了給他一個機會。

可是,這樣的機會還會有嗎?還會給予其他人嗎?

答案是,未必。

如今的朱允熥,已經完成了從儲君到君王的身份轉變,一字之差身上的責任還有重擔,卻是天差地别。

如果他願意,他可以成為人人交口稱贊史書上倍加贊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仁愛之君。

可仁愛,對國家而言真的是好事嗎?

翻開史書,多少江山社稷就是葬送在皇帝所謂的仁愛虛名之下。

莫說一個國家,就算是一個人,一個别人口中的仁愛之人,大概也是個糊塗人吧。

因為這種仁愛,從來都和權力乃至奮鬥甚至開創,是不相幹的。

皇帝,要刻薄要寡恩要壞。

仁愛應給與民,而非一味的給臣。

~~

卡文卡的厲害,有好幾個情節即将爆點,但是梳理不好前後關系。

給我半天時間好好想想,今天鴿一章。

前面我說過,大綱設置的是四百萬字完結,開篇好結尾也要好。

哎,不說好話啦,你們抽打我這個臭不要的吧。

第6章

孤臣(1)天還沒黑,宋國公馮勝的請罪折子,就放在了朱允熥的禦案上。

折子上的字迹雖然工整但怎麼看都透着一股焦急催促的文風,想必是老國公馮勝利回府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關進書房裡,絞盡腦汁的既要認罪又要陳述事情經過,還有必不可免的避重就輕,在折子中盡可能的把他自己摘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