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4頁)

說着,還把文書上的字,特意指給朱允熥看。

那個中字和後來的中差不多,而國則是有些抽象。

“西周就有中國之說?”朱允熥沉吟,喃喃自語道。

“皇上!”方孝孺叩首道,“此尊之銘文提到中國,距今已兩千四百多年,乃是曆代文字當中,最早提及中國之物。我大明驅逐鞑虜再造中華夏,陛下和太皇上受命于天治理中國,勵精圖治方國泰民安。”

“值此河清海晏之時,此物顯于世,不正是上天賜我大明的祥瑞嗎?”

朱允熥的面容,也漸漸鄭重起來。

低頭細細的看着那放青銅古尊,忍不住伸出手觸碰其内壁的銘文。

青銅器并不冰冷,相反摸着似乎還有些許的溫熱。

銘文的意思是,這是早先武王居住的土地,武王滅了商,向上天禱告,我們要在這裡統治四方,這裡将是天下的中心。

中國,天下中心之國也。

兩千多年前的東西依舊曆經無數風雨,依舊熠熠生輝。

這片土地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寰宇無數次巨變,種族繁衍依舊叫做中國。

銘文和青銅器是沒有生命的,而文字的含義卻是有生命的。

兩千多年前祖先的話,流傳至今。從另一個方面理解,也可以當做是先祖,給與後輩們留下的書信。

“好好好!”朱允熥連聲贊道,“大功一件,确是國家祥瑞之兆!”

“皇上!”解缙開口笑道,“其實這個中國,臣倒是有不同的見解。”說着,他又笑笑,“方學士并不贊同臣的觀點,可臣看來此中國,乃是分開的中和國,非指整個天下!”

“胡說八道!”方孝孺頓時暴跳如雷,“解缙,汝安敢說如此悖逆之言!”

第29章

何以中國(2)方孝孺突如其來的咆哮,讓朱允熥和解缙吓了一跳。

看樣子若不是在乾清宮裡,隻怕方孝孺當場就要對解缙抱以老拳,打他個滿臉桃花開。

解缙畏懼的退後半步,“方學士,不過是學論之争,您何以如此?”說着,又挪開半步,“下官看來,銘文上的中國二字,是周人以地理論之。居中之國也,宅茲中國,就是在天下中央建城,他和後來的中國并不是一個概念.....”

“一派胡言,歪理邪說!”方孝孺須發皆張怒不可遏,面容扭曲猙獰,“簡直是...簡直是....簡直是不知所謂之言,贻笑大方讀書人之恥.....”

“你看,你怎麼還急了呢,學術讨論!”解缙解釋道,“不同觀點相互争辯麼,怎麼還帶給人戴高帽的呢?”

“周尚天!”方孝孺突然大吼,讓朱允熥和解缙都是一愣。

看着他那紫青色的臉,朱允熥趕緊回羅漢床上盤腿做好,省着一會唾沫星子噴他臉上。

“中國為天下中央,天下中央何解?”

“非天下一面而是四方,天子居天下之中,外擴四方,是以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天下從來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疆土的擴張視野不斷擴大,從一個點變成面,變成無數廣袤的領土和人口。

這個過程,就是古人口中的以德伐戰,說白了就是武力征服。

也就是說,天下的最終含義,是中國的統治範圍。

“此乃曆代典籍中,最早中國一詞。”方孝孺繼續說着,大步逼近解缙,雙目圓瞪,“中國乃傳承耳,上至夏商周下至本朝代代傳承之名。《說文》一書中說,夏,中國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