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臣子們,眼睛再度一亮。
“集合古今大成之叢書!”大學士高遜志沉吟道,“非短時之功也!”
“耗費時日不怕,反正朕還年輕,有的是時間!”朱允熥笑道,“你們也都正值壯年,朕不怕花時間也不怕花錢,隻要書編好。這可是惠及子孫後代的萬年之事,朕看不用非拘泥于朝廷官員參與編纂,民間大儒學者,盡可以請來。”
“皇上所言甚是!”解缙開口道,“書非一家之言,當取百花齊放之意!”
朱允熥巴不得人越多越好,恨不得大明有影響力的文人學者都參與進來。這樣的話,日後他推行新政乃至完全開放海禁時,這些人也沒工夫整日在他耳根子邊上嘟囔。
一舉多得的好事!
“編纂書籍的事,還是要你們翰林院挑頭。”朱允熥看看翰林院衆人,在他們急促又興奮的目光中說道,“嗯,方學士,你來主審。”
方孝孺動容,肅然起身,“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文人一輩子最大的兩個渴望,一位帝師,二位留名。
何以留名,賢臣忠臣萬世之師三種,皇帝下令編纂書籍,是整個國家的文化盛世,足以千古留名。
“皇上,臣以為主審不易僅一人!”
解缙忽然開口,馬上引得翰林院衆人怒目而視。
“本就是集大成之書,古往今來天下之書何止萬千,學說更是數不勝數。一人之力,難免有不及。況且以一人論萬文,未免....有失偏頗!”
“若一人主審,就好比考官。别人的文章在他手裡,他讓過就是讓過,他不讓過就是不讓過,以自己喜好而定,以自己好惡分類。”
“以自己為對别人為錯,如此編書,失了趣味,也有失公允呀!”
第30章
鎮撫(1)“咱們這位萬歲爺,我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曹國公的後宅裡,解缙和李景隆對坐在花房之中,飲茶閑聊。
解缙是從宮裡出來之後,特意來曹國公李景隆家裡,送請帖的。
因正妻多年未育,他娶了個側室,一位姓劉的女子,據說是家道中落的官宦人家出身,很是知書達理。
他本不想張揚,可是架不住身邊的好友起哄要喝喜酒,所以隻選十幾位平日往來密切的人,親自上門送帖子。
李景隆正翻看着解缙送來的請帖,對着上面飄逸灑脫的行書啧啧稱奇,聞言笑道,“哪看不懂了?”
“一邊要殺人,一邊又要修書!”解缙品着茶盞中的香茶,開口笑道,“修就修吧,還讓那些書呆子領銜!”
“大紳!”李景隆放下手中的請帖,正色看着他,“你這性子怎麼還這麼不穩當?這話,是能随意私下裡說的?”
解缙頓感尴尬,他這大嘴巴的毛病一時半刻還真改不了。
當下忙笑着解釋道,“您看,這不是沒外人嗎?”
“沒外人也不成!虧你還是聖人門徒,大不敬!”李景隆哼了一聲,“老哥我癡長你幾歲,咱倆也是好些年的交情,我跟你說你這毛病要是不改,将來要吃大虧!”
說着,又指下頭上,繼續說道,“上面要做什麼,哪裡是你我能說的?身為臣子隻有解憂,沒有私下口無遮攔的道理。”
“你說的是,在下受教!”解缙趕緊起身行禮。
其實他這話也不完全是他一個人的心思,昨天朝堂上傳出風聲,皇上要嚴辦周藩涉及的案子,讓錦衣衛鎮撫司開了诏獄,準備殺人。
今早上翰林院那些書呆子們就義憤填膺摩拳擦掌,準備磕死在乾清宮也要讓皇上收回成名。可誰想,皇上竟然出人意料的讓國朝的翰林們主持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