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磕着瓜子,笑道,“你都掃大街了,還有什麼身份?”
“臣是奉旨掃大街,掃的更是大明的大街,在朝堂為官是君父分憂,如今掃大街也是為君父分憂!”說着,李景隆看看旁邊的朱允熥,笑着道,“臣就算掃大街,也要掃得漂漂亮亮的,幹幹淨淨的。”
“這麼說,你還掃出心得來了!”朱允熥也笑道。
“心得不敢說,臣倒是有些體會!”李景隆正色道,“皇上,京城乃天下首善之地,大明之都,人文荟萃風景雄盛。”
“隻是.....隻是人多了總顯得鬧哄哄的,且三教九流凡夫俗子數不勝數。”
“這個......各種人多了就顯得髒亂差,以臣家外面這幾條路為例,平日也是大小污垢不斷,趕上春天開化,夏天暴雨,更是有苦難言。”
“外城某些地方就更不用說,遍地污水臭氣熏天,長期以往不但有礙觀瞻,疾病傳播也是防不勝防.......”
丫還還真是個人才,掃大街幾天能掃出個市容市貌的官樣文章出來。
朱允熥心說一句,嘴上道,“你想說什麼,直接說?
李景隆忙道,“臣以為可以組建個部門,專門針對京城内外的衛生問題....專門管垃圾,專門處理污水,專門清掃街道,專門收集糞便。”
“若朝廷怕花費,可以官方的名義包給民間,至于包出去的費用,其實應天府大可以承擔。羊毛出在羊身上,幹淨了還是百姓收益。那麼多商戶,他們門前想幹淨,就交些錢.....門前幹淨了,他們的生意也好!”
丫真是人才呀!就是不走正道,腦子不用到正地方。
第29章
開始(1)李景隆說的有道理,市容市貌是該好好的治理一下。
紫禁城皇城周圍自然是幹幹淨淨,大臣官員所居住的内城也有着完善的下水還有排污,但其他地方,還真有些一言難盡。
此時朱允熥正坐在茶館的二樓,不經意的往下看,窗子外頭的巷子中,幾個漢子着急忙火一路小跑輕車熟路的到了牆根底下,然後解開褲子.....
人都如此,滿大街的牲口就更不用說了。
這還算是内城,外城和城郭就更别提。
倉禀足才能知禮節,富貴人家家裡一塵不染,但疲于升級的百姓,還有最底層賣力氣為生的人,大概也顧不上那麼多。
公德,還是要建立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
“臣這些日子在家中奉旨掃大街,其實不隻局限于自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李景隆繼續說道,“外城臣也去看過,到處都有黃白之物,因為是冬日,許多内城手來的垃圾來不及運送出城,幹脆就堆積在空地上。”
“現在是冬天還好,可若是來年開春,萬物消融.....臣也是讀過一些書的,這世上大多數的病都源于不潔。因不潔而有時疫,一旦爆發一傳十十傳百.....”
朱允熥沉思片刻,“想必你心裡早有章程,說來看看!”
“除了方才臣所說的之外,臣還建議在内城外城等地,設置幹淨的水源,還有定點的垃圾存放處,另外再廣設茅廁。”
“等會!”老爺子忽然皺眉道,“你這歪門邪道咋恁多?這又是要弄啥收錢的鬼點子?哦,官府出面跟老百姓要錢就為了啥幹淨?這不是巧立名目嗎?”
“回太上皇!”李景隆忙道,“臣以為城裡幹淨了,得益的還是百姓。”說着,他頓了頓,“京師是大明朝的臉面,人的臉都要幹幹淨淨,何況咱大明朝呢,您說是不是?”
朱允熥心中暗笑,還是李景隆會說話,老爺子一輩子什麼都不在乎,最在乎的就是臉面。
“再說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收,這整治京城市面的費用,臣看來就從那些商戶中收。”
“不算秦淮河胭脂巷那些煙花之地,光是正經買賣,京師之中就有三千八百六十二處,也不算那些擺攤的,都是正兒八經的商鋪子。”
“哪怕就是平均下來,一家鋪子一個月兩三文錢,也足夠讓京師地面幹幹淨淨,而且定然還有富裕。”
“至于那些沿街擺攤的,看着雖然熱鬧,但也有些....”李景隆想想,組織着措辭,“但也有些擾民,就好比前門大街,每日車水馬龍,自家屋裡都能聽見外頭的叫賣聲。回家比登山都難,過個車都擠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