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朱允熥淡淡的說道。
随從之中,臉色煞白的解缙緩緩從後上前,低聲道,“臣在!”
“你拟旨,周王罔顧天恩,以藩王之尊而不法,殘害百姓,着革去王爵,圈禁鳳陽。”朱允熥背着手,緩緩走在悠長的小巷中,徐徐開口,“周王田莊封地一并收回,名下土地歸于中原布政司,發賣給農人百姓。記住,侵占百姓的要雙倍奉還!”
“麾下護軍充實中原都司,騎兵發往甘肅軍前效力。世子朱有炖以下,皆為庶....皆将為奉國中尉。”
跟着朱允熥身邊的李景隆何廣義等人面無波瀾,而解缙則是心中翻滾。
大明朝自老爺子建國以來,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
可現在皇上這一份聖旨,等于直接打破了這種無所不用,甚至不問良莠的親親之恩。
大明皇族的爵位都是世襲罔替,親王嫡子為親王,餘子為郡王。奉國中尉乃是國朝宗室中最低的爵位,乃是郡王六世孫才有的爵位。
此時開國不過三十多年,周王的兒子們将士第一批奉國中尉。如此處置,不可謂不重了。
但朱允熥的話還沒完,“諸奉國中尉,不可居住中原,更不可居于京師。擇年長者送往高麗韓王處效力,幼者由周王妃撫養,朝廷供給錢糧,成丁後發往雲南效力。朕心念骨血之情,望他們翌日能夠成才,洗刷前恥!”
“臣遵旨!”解缙忙道。
而李景隆則在心中細細思索,皇帝此舉的用意。
高麗已歸大明版圖,但隻封了一個皇二十一子韓王。送往韓王處,說是在麾下效力,但重點在于望他們能成才。
一旦這些周王的兒子在高麗站住腳,那麼就可以和韓王的勢力相互鉗制。高麗就那麼大,皇族子弟多了,就不可能是韓王自己說了算。
還有雲南,燕王家老二去了那邊,以那小子混不吝的性子,定然要屍橫遍野,到時候朝廷移民也好,直接封給藩王也好,有了周王這一房的子孫,也和高麗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高啊!真高啊!
想到此處,李景隆心中一驚,不免偷偷看向朱允熥的背影。
“皇帝等不及了,這就要開始削藩了?”
“秦晉二王,估計巴不得身邊的兄弟們都封得遠遠的。燕王已然服軟了,老二去了緬甸,老大留在京師。其餘諸王不足懼,那麼棘手的,就剩下楚王還有一直桀骜跟皇上以前就不對付的甯王....”
“周王案皇上留了個尾巴,盛恒達的案子皇上也留了個尾巴,那就是說.....?”
其實朱允熥心中就是這個打算,未來皇族的分封就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要保證藩王能在封地站住腳,又要控制他們不能一家獨大。
這樣才能保證,大明開拓的所有疆土,都能真正屬于大明。
第78章
智慧(1)其實削藩此時對于朱允熥來說,反而是不那麼迫在眉睫之事。
藩王們就在那裡,還怕他們跑了?
再說,他朱允熥又不是曆史上建文帝那個糊塗蛋。
建文從即位開始,屁股下面的寶座就沒穩當過,外有藩王虎視眈眈,内有武人集團文官系統的争鬥,地方的布政司都指揮都在暗中觀望。
朱允熥無需削藩來樹立自己的權威鞏固自己的皇權,天下精華之地的布政司都指揮他盡數換了自己提拔的人,朝堂内部一無黨争二無清流大言不慚的空談聒噪。
皇權有,軍權也有,藩王根本不可能對他本身有任何影響,再說他要削藩是要削除國家未來的負擔,而不是某個人。
而對此時的朱允熥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梳理大明的内政。
龐大臃腫交織的官僚體系,如何提高效率,如何發展民生,如何朝着欣欣向榮的方向前進,不固步自封不妄自尊大這才是頭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