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朕自有計較!”朱允熥直接打斷對方。
這些事,對于朱高熾他們這些接受傳統儒家教育的人來說,有些難以理解。
船隻有造出來才能知道适不适合遠洋,而造船的工藝更是在不斷制造當中進步。如今大明的水軍也隻能在周邊東南亞這一代轉悠,再往一點就力有不逮。
不是缺海航的路線,也不是缺人,而是真的缺船。
而且造船的過程中不斷有問題湧現,原材料上的,構造上的,每一樣都讓人頭疼。但再頭疼也是值得的,老爺子時代定下的禁海一事,在目前看來已是一紙空文,各地海關每年的稅收讓人瞠目解釋,開海已迫在眉睫。
屆時,船隻的需求量将更大。
而且若現在不大好底子,将來如何能面對即将到來的大航海和大移民時代。
其實工藝上大明是不缺的,曆史上鄭和下西洋時,大明的技術領先全世界。可到最後就是因為一些官員們,認為出海徒勞無用,造船的工藝還有海圖全部束之高閣,使得大明航海百年之功毀于一旦。
“不是朕乾綱獨斷!”朱允熥開口道,“造船是真正的國之利器,等哪日得閑了,朕帶你去城外的寶船廠看看你就明白了!”
面對皇帝的固執,朱高熾心中就算有一萬個說辭,也隻能藏在心裡。
說來也巧,就這時王八恥在外說道,“皇上,工部侍郎練子甯求見!”
“讓他進來!”
~~
練子甯主管造币和造船兩項重任,是公認的下一位工部尚書首選。
“臣叩見....”
“知道朕不耐煩這些大規矩,還要磕頭?”朱允熥笑道,“愛卿見朕何事?”
練子甯拱手道,“回皇上,三叉河包船廠奉旨督建的文天祥号,嶽武穆号的龍骨除了些差錯!”
文天祥嶽武穆對于中夏人的意義不言而喻,用他們的名諱命名的站戰艦是何等的重要,也是不言而喻。
這兩艘都是三層夾闆,長五十二米寬十四米,載兵七百人的巨型戰艦。這種戰艦跟長達一百五十多米,寬六十米,九桅杆載數千人的寶船比不了。寶船是龐然大物,可寶船的制造要求沒有戰艦那麼高,海上的作用也不一樣。
文天祥号,嶽武穆号如果放在後世,那就是三級風帆戰列艦的級别,這種專門用作作戰的戰艦,還是寶船廠第一次建。倘若建成,全艦配重形火炮七十四門,俨然就是這時代海上的巨無霸。
“問題出在哪?”朱允熥問道。
練子甯說道,“據造船廠奏報,是木料不行。若繼續建下去,戰船的累部将承受不住三層甲闆,還有七十四門火炮的重量。”說着,頓了頓,小心的繼續道,“船廠的杉木已供應不上......”
朱允熥歎息一聲,看看朱高熾,“剛才還說改日有時間朕帶你去你看看,看來真是擇日不如撞日。”說着,對外說道,“準備一下,朕去寶船廠看看!”
第138章
船廠(1)朱允熥出宮一向是輕車簡從,以快為目的,能騎馬絕不做轎,更不帶那麼多人。
是以共有一班侍衛二十人,外加何廣義李景隆,還有前頭開路的錦衣衛便裝出宮。但這馬隊之中,還夾雜着一輛馬車。
不用說,坐馬車的自然是朱高熾了,他倒是會騎馬,可是為了他好,也是為了馬好,還是讓他乘坐馬車。
在城中時還好,道路平坦馬車之中感受不到什麼颠簸,可一出城道路崎岖馬車開始晃晃悠悠,上下起伏。
“他娘的,幸好早上沒吃早飯,不然苦膽都吐出來了!”車廂中,朱高熾臉色煞白,心中腹诽,“騎那麼快趕着投胎啊!”
出城後騎行一個時辰,寶船廠已觸入眼簾。
寶船廠的位置在京師定淮門外,秦淮河以西長江以東,故名曰三叉河。此地乃是皇家禁地,駐紮京營之中最精銳的羽林神武二營,兵士晝夜巡視,閑雜人等不得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