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起于微興于民振于天,且不同于前朝中夏自古有之之地,自古有之之民。北接冰壤南達浩海,西連大漠南至荒蠻。治下有漢有夷,皆受漢家法統!”
“剛才李侍郎有句話,臣很是贊同。高皇帝于中夏有再造之功,重立天地正道,方有今日大明為天下正統萬國來朝!”
“太祖年号洪武,洪大之武功也!除武功之外,高皇帝禦極于曆代開國之君中最久,三十餘年。”
“三十年來,高皇帝兢兢業業,無一日不念小民,無一日不記天下蒼生,恨憤貪官污吏,申明祖宗家法。嚴于律己,戒奢華戒享樂,戒遊玩戒宮苑,乃帝王之楷模,集曆代帝王之大成。”
說着,方孝孺皺眉沉聲道,“是以臣以為,大行皇帝的谥号....欽明啟運竣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
欽明,就是指老爺子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啟運,就是開啟了漢家江山的萬年國運,重振聲威。
這個谥号很好!
但朱允熥還是覺得,有些不足。
不足以概括老爺子波瀾壯闊的一生,也不足以形容他的功績,更不足以讓後人明白,老爺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朱允熥隻是聽出了谥号中的不足,而同樣作為讀書人,李至剛卻聽出這谥号中疏漏了許多東西。
這種疏漏也不知是故意呀,還是沒想起來呀!
但是以李至剛對于這些所謂的清正的書生的理解,怕是前者。
谥号隻說了太上皇的豐功偉績,但為人如何德行如何,還有種種德政卻隻字未提!
想到此處,李至剛不由得目光看向皇帝。
~
朱允熥也在沉思,這個谥号好像就是曆史上建文帝給老爺子上的谥号。
同時這個谥号也是燕王朱棣起兵時,宣布建文帝不孝大罪的原因之一。
李至剛能想到的問題,他也能想到。所以他沉思之餘微微擡頭,目光在群臣中搜尋。
巧合的是,正好對上了李至剛渴求的眼神,于是朱允熥不動聲色的點頭。
~~
“方學士的谥号好是好,但臣以為太籠統了一些!”
李至剛再次開口,同時又再一次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太上皇除卻功績而言,于私德而論,在臣看來也是古往今來當之無愧第一人!”李至剛繼續說道,“勤政愛民思賢尊聖!”
這話,頓讓人人心中五味雜陳起來。
勤政愛民是有,但是思賢尊聖恐怕有待商榷吧!
自洪武皇帝禦極天下以來,都是乾綱獨斷,所謂的思賢是指渴望有人賢達的人來輔佐,可大明朝有嗎?尊聖?洪武皇帝在位三十餘年,組織十萬軍隊以上的大規模北伐十三四,可祭拜孔子有幾回?
“所以臣覺得,是不是該加上幾個字?”李至剛又道,“聖神文武!”
說着,繼續道,“太上皇布衣出身,自古以來布衣得天下者,真有嗎?更何況我大明乃大一統之朝,三十年間從前元的民不聊生到如今煌煌盛世!”
“聖神文武是指在太上皇創業之初,重用文臣武将,且自身虛心向學,明白文治天下才是治國安邦的良策。禦極天下之後,又吸取了曆代帝王的教訓,同時又有英勇善戰文武雙全之意!”
說着,李至剛有看了朱允熥兩眼,發覺皇帝似乎對他加上去的這個詞,也不是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