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領兵打仗,以後有的是機會!”朱允熥笑笑,開口道。
“可您剛才還問臣移藩.....?”
不得朱棣說完,朱允熥又道,“移藩跟領兵打仗也沒沖突,你的燕藩朕要裁撤,但四叔你,朕也要用!”說着,看着朱棣的眼睛笑道,“朕知道,你是耐不住寂寞的人,自然不可能回京師做逍遙房爺。而把你放出去,打那些西南的蠻子,洞人野人,更是大材小用!”
“恐怕你的意思是讓我領兵打仗,留着王爵,但不給我封地!”朱棣心中暗道。
朱允熥打的就是這個主意,朱棣是朱家在軍中的一面旗。這面旗要留着,留着他做個榜樣,使得更多朱家子弟以投身軍旅為榮。
再者,堂堂皇族若不以上陣殺敵為榮,算什麼皇族子弟?
不給他實封,但是把他的地位擡高。在軍中他可以制衡邊鎮武将,同時邊鎮武将還有地方官員也可以制衡他這個領兵的叔王。不會形成一家獨大,更不會形成藩鎮。
“朕知四叔是英雄,必不想被虛名所累!”朱允熥又笑道。
“哎!”聞言,一直低頭的朱高熾心中長歎,“又他媽開始了!”
“我朱家子弟,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四叔了!”朱允熥繼續道,“而且諸叔王之中您最年長,朕削藩是了大明,用你也是為了大明!方才朕說了,把你封出去是大材小用。而把你放在軍中,則是我大明邊關的定海神針!”
“你的這輩子,最大的願望不就是邊塞之患一勞永逸嗎?假以時日,太廟之中,英烈祠中,昭昭史書之上,必有四叔你的位置。後人提起你,不再隻是大明的藩王,而是大明的功王,兵王,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呀!”
聽着這話,朱棣的眼睛漸漸亮了。
他這輩子少年時就有大志,人到中年又患得患失,而現在.....皇帝給他了一條路,一條可以青史留名的路,走不走呢?
第三十章
他是真壞不是假壞(2)想着想着,朱棣的表情有些...茫然了。
朱允熥靜靜的看着他的表情,醞釀接下來的說辭。
“過去都是父皇指定二哥三哥或者臣,領各位兵馬巡戎塞上。而現在皇上的意圖,是從東勝衛開始,逐年朝草原推進!”
朱棣緩緩開口,“這可不是一兩年能辦到的!”
北方的威脅,别說一兩年,一二十年都無法永絕後患。
就拿後世的滿清來說,是經過康雍乾三代(他媽的盡管不想承認,可這三人确實很厲害呀!),經過連年不斷長達七十年的戰争才最終消除了隐患,并且變成了帝國的永久疆域。
而且,這種融合不但是軍事上的,更是通過不斷的聯姻,制衡,分化....
“是的!要很長的時間!”朱允熥道。
“那皇上您就不怕...?”朱棣擡頭,也看着朱允熥的眼睛,“臣再有什麼,别的心思?”
“燕王大膽!”群臣之中,李景隆一聲怒斥,“此臣子之言呼?”
“皇上,三思呀!”文官之中,也有人跟着開腔。
文官們看不出皇帝的戰略意圖,但卻能聽出來皇帝好像要給燕王朱棣很大的權利!
朱棣輕蔑的看了李景隆一眼,又看向朱允熥,沒說話。
“哈!”朱允熥一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既然能用你,自然就不怕。”說着,向前探身,“四叔,你覺得朕會怕嗎?”
朱棣無聲一笑,微微搖頭。
是的,皇帝定然不會怕的。
以這位皇帝的手段和脾性,定然有一萬種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