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第10頁)

小朝會散去,暖閣之中朱允熥斜靠着羅漢床閉目養神。

李景隆栽栽愣愣的坐在他對面的圓凳上,笑道,“這等大禮儀之争,文官們就像被掘了祖墳似的,言辭激烈倒也可以理解!”

朱允熥半睜開眼,“你知道嗎,此時此刻朕倒是想起一個人來!”說着,歎口氣,“哎,若他在這,朕就不會孤掌難鳴了!”

“誰?”李景隆的心中頓時警惕起來。

“朱胖子?”他心中暗道,“方孝孺?”

“你肯定是猜不到!”朱允熥笑着坐直了身子,“朕是在想,若是李至剛此刻在京師之中,定然能在這件事上幫上朕!”

“那厮....”李景隆心中暗道,“他什麼時候這麼招皇上得意了?”

忽然之間,李景隆的心中察覺到一絲危險。

“也不是什麼大事,文官們怎麼就不許呢?”朱允熥苦笑道,“不但不許,而且看那樣,還衆志成城的非要跟朕掰扯!”

“皇上,臣這到時有個折中之意!”李景隆開口道。

“說來聽聽!”

“大臣們無非是不想讓皇上您親自去....其實臣也覺得,您親自出迎是給那緬王太大的臉了!”李景隆繼續道,“不如....讓太子爺出城相迎,皇上就在奉天殿等候觐見......”

第一百四十三章

被改變的命運(1)“太子爺雖然年幼,可也是我大明之東宮儲君!”

李景隆一邊說一邊觀察着朱允熥的神色,笑道,“臣說句大白話,對那些藩國而言,太子爺就是他們的小主子,太子爺出面已是給足了緬地藩王的面子!”

朱允熥有些猶豫,“六斤畢竟還小,這麼大的事?萬一出點纰漏....?”

自己兒子什麼德行他自己知道,就六斤那小子蔫壞的脾性,可不大讓人放心。

“太子品性端莊,斷無纰漏。臣說句肺腑之言,正是因為年紀小,才要多見識!”李景隆笑道,“太子就是太子,有些事越早見識越好。讓他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大國風範,将來其他藩國前來朝貢,都由儲君出面,既給足了藩國臉面足了禮數,又彰顯了大明的天威!”

“大國風範?”朱允熥哼了一聲,“能當飯吃?”

其實他心裡最膩歪的就是大國風範這幾個字,因這幾個字的背後,就是赤果果的冤大頭。什麼事都讓着人家,不跟人家計較,到最後都以為你人傻錢多。

不過,由六斤出面倒也不是不行....

讓太子出面接待藩王,那些文官們必定跟吃了蜜了似的心裡美,滿腔的心必然都撲在這上頭....

李景隆見朱允熥神色有些松動,又笑道,“其實早在近三十年前,無論是高麗還是安南,乃至琉球的使節都是孝康皇帝親自接見的!”說着,又笑道,“這也算是咱們大明朝的規矩,臣當年有幸,侍奉孝康皇帝接見過琉球的使節。”

朱允熥眼睛眨眨,等着李景隆的下文。

“臣管着理藩院,也有過接待藩國的經驗!若皇上不棄,臣願輔佐太子,擔當這次接見緬王的典儀!”李景隆小心的說道,“萬事都有第一次,就算太子爺還小,有臣查缺補漏,也必定圓滿!”

“就知你打着這個鬼心思!”朱允熥心中暗笑。

心中如是想,他臉上卻冷冷的,“嗯,你既然這麼說了,朕若不用你反而傷了你的心!”說着,話鋒一轉,“但是你記住了,若有損大明天威,拿你是問!”

“臣,定當竭盡所能!”李景隆馬上大聲道。

~~

春和宮,西南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