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第9頁)

見他神色如此,朱高熾開口道,“此皆是皇上知人善用之故!

嘴上這麼說,心中卻翻個白眼,“多出的糧稅确實不是民脂民膏,可也都是出自官紳們的腰包。你丫和李惡狗,還真是吃了你的都給你吐出來,拿了你的給你還回來,還他媽得加倍!”

“知人善用?”朱允熥抿着嘴角笑笑,“倒也談不上,朕用人你是知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願意放權也願意幫能做事的臣子頂雷!”

“是是是,皇上用人之道識人之明,臣是望塵莫及的!”朱高熾又昧心說道。

“現在看來,等李以行在江南各省巡查完畢,新政就可以直接實行了!”朱允熥又笑道,“因為所有的難題,都解決了,所有的障礙也都清除了!”

“此全仰賴皇上高瞻遠矚.....”

“不不不!”朱允熥打斷朱高熾言不由衷的馬屁,“功勞應該是李以行沖鋒在前!”說着,頓了頓,“還有你們,你們這些中樞的大臣們,也都一心幫着朕推行新政。坐鎮中樞,細心籌劃。”

“你丫終于說了句人話!”朱高熾心中暗道。

确實如此,他們這些南書房大臣們若是也反對新政的話,無論李至剛多能做事做會做事,下去地方之後也都是寸步難行。甚至若沒有這些内閣大臣們在中樞的努力,朝中官員們早就因為新政吵了起來,互相彈劾不止了!

李至剛的功勞看似是他自己的,可是他的功勞建立在大明朝有一個團結有力的班子的基礎上。

“哎,天下事,守成容易,創新難!”朱允熥又感歎道,“李以行為了新政,祖墳有危還被人在門前牌坊上潑大糞....”說着,苦笑道,“估計他一個佞臣的名頭是跑不了啦!”

說到此處,又是自嘲一笑,“估計朕的名聲也好不到哪去,不知百年之後世人怎麼評說!”

朱高熾笑道,“嘴長在别人身上,随他們怎麼說吧!但人心如秤,新政是損傷了許多人的利益,可讓更多的平頭百姓得到了實惠,是非自有公論!”

說着,看看手中那份松江知府的奏折,腦子突然一轉。

“李以行出身松江大族,家中良田千頃,還有織布工坊數所...”朱高熾緩緩道,“李家在當地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家中子弟有舉人身份的共有二十八人,國朝以來進士及第十二人,出仕的七人...這大糞一潑,李家的百年聲望...毀于一旦呀!”

說着,笑笑,“雖說臣一直不喜李以行做事的風格,但對于他的才幹,臣一直也是很欽佩的!”

然後,歎口氣又道,“他是能做實事敢于做實事的人,此等人難能可貴。可偏偏........要落下罵名!”接着,又苦笑道,“傳于子孫後世的進士及第大功坊,竟然讓人噴了大糞...哎!世間愚人太多,誤會如此之深!”

“進士及第大功坊!”朱允熥的手指輕輕敲打桌面,若有所思。

“來吧熥子?”朱高熾心中暗笑,“你的愛将讓人給潑大糞了,你不得表示表示?”

“呃...”朱允熥沉吟片刻,轉頭對外道,“傳旨!”

外間,辛彥德附身進來,“臣在!”

“記名尚書,吏部侍郎,正議大夫李至剛勤于國事恪盡職守,不畏艱難勇于擔當!”朱允熥開口道,“特恩,加授資德大夫銜!”

“呃......”

朱高熾一個飽嗝,差點把自己噎了個大白眼。,

大明朝文官散階四十二,資德大夫位列第六,那是正二品才能授的榮譽散階,就這麼給了李至剛那惡犬?

可是,朱允熥的話還沒完。

“李至剛江南之行,所辦之事出事公允為國為民,乃天下臣子之表率,大明朝堂之棟梁!再特旨....加李至剛太子少保...”

第190章

賞賜背後(2)“太子少保?”

朱高熾的心都在滴血。

那可是多少大臣一輩子都求不到的榮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