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陳朝王族的遺孤走到邊境,連同那些護送他的軍兵,會被安南人一股腦全殺了!
然後大明天朝皇帝震怒....發百萬大軍橫掃安南.....
至于說黎賊到底有沒有膽子,敢派兵埋伏殺光大明的軍兵,其實那有點都不重要。
他不殺,朱允熥也會派人....制造出一場慘劇。
原本時空中,明成祖朱棣就是這樣,讓安南黎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最後黎賊還有全家都被明軍抓到應天府,千刀萬剮!
安南陳朝絕嗣了,篡位的奸臣也被滅族了。
你們沒人當王了,那怎麼行呢?
我大明受點累,能者多勞吧!
“占城和哀牢(老撾)的探子也要動了!”朱允熥又道,“這兩國挨着安南,沒少受欺負。從現在起,不告訴他們安南要對他們用兵的消息,但要營造出一種安南有野心的氛圍......”
說着,朱允熥道,“必要的時候,可以讓青眼的人,說是朕的秘使!”
“臣遵旨!”
胡觀退去之後,又一個人悄無聲息的出現在朱允熥面前。
郭官僧!
他站在那,低着頭不說話,等待朱允熥的開口。
“準備準備!”朱允熥低聲道,“三月.....三月的時候,讓咱們大明在安南那邊的商人,無故失蹤幾個!”
真失蹤還是假失蹤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說失蹤就是失蹤。
郭官僧就比胡觀聰明,“臣明白!”說着,想想,“還可以制造幾個我大朝的商人被安南官員勒索緻死,或者商船被劫之事!”
“嗯!”朱允熥笑道,“舉一反三,很好!”
第217章
孝陵(1)翻開大明帝國最輝煌的篇章時,我們不難發現,帝國的轉折點從大明帝國第二位皇帝開始。
這位皇帝将這個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國家,且自诩為天朝上國的王朝,引導成為一個貪婪的怪獸。
對内各種新政,逼迫權利官紳階層對農民,工人,乃至手工業者,自由職業者讓步。讓新生的商業階層,開始在這個國家有了話語權。
對外實行吞并,将傳統的中國疆域拓展到了認知之外,更将這個國家和民族,對土地的貪婪和渴望,變成對大海的探索。
戰争,新政,戰争,開海,戰争....
我們不難發現,在大明帝國轉型期間,每個關鍵的節點總是伴随着各種戰争。
對于那位毀譽參半的皇帝,為何這麼鐘愛戰争我們不得而知。
許多人說,戰争給大明帝國帶來了巨大的紅利,還有更加龐大的市場。可是我們要看到另外一點,就是大明帝國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争,在帝國的核心本土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牢不可摧的島鍊。
征服這些地方靠武力,而讓這些地方變得堅不可摧,是大明帝國準确的說是華夏民族,那讓人望而生畏的同化能力和周邊各國對于中國的文化認同感。
但每當讀這段史料時,有些學者總會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點。
當時的大明帝國已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會如曾經的漢唐一樣,以德行标榜自身,屹立在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