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讓沉思片刻,微微點頭。
打就打呗!who怕who?
大明朝開國三十年,哪年不打仗?
不打仗我們這些武人都他媽喝西北風去!
京營的将士們聽聞那些從九邊裁撤下來的邊角碎料,在緬地搶得.....撈得溝滿壕平早就眼珠子通紅了!
再說,好幾年沒把京營拉出去打仗了!養兵麼,就得時不時的讓他們吃肉喝血。不然狼全他媽變成獅子狗了,白費糧食!
折子在群臣之間輪亂傳動,看完之後每個人都臉上的神色,各不相同。
有的皺眉思索,有的暗中咬牙,有的義憤填膺,有的搖頭歎氣.....
大概是因為朱允熥對安南的刻薄,他訓斥安南的聖旨,引起了安南陳姓王族跟權臣黎季犛之間徹底撕破臉。
陳姓王族想要借天朝訓斥之事,罷免黎季犛。
而後者則是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糾結黨羽廢了安南之主。
廢了不說,還把人家全族一千多人都給殺了。
殺了之後為了表現其篡位的合法性,跟大明簽訂了一些列不平等的條約。
黎季犛本想着想低頭做孫子,等穩定安南的局勢之後,在跟大明嘚瑟。誰知朱允熥,準确的說大明從來都是得寸進尺的性子。
你篡位,我當不知道!
你簽約,趕緊給我落實!
但黎季犛既然是篡位的奸臣,自然一肚子花花腸子,表面答應,可私下裡就是各種拖延。
他也定然感受到了大明對他的敵意,他也不是傻子。
那一條條條約,擺明了就是要捏住他安南的命門。
在拖延的同時也在安南國内大肆整軍。根據安南的線人秘報,安南凡十五歲以上男丁,都要登記在冊,以便于官府随時征招。
事實上即便事情發展到這個局面,大明和安南都知道對方心懷鬼胎,但也沒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大體上,雙方還是維持着最後的底線。
大明在克制!
安南在退讓!
可一件突發的事件,或許将會直接改寫曆史的進程!
因為黎季犛在屠殺陳姓王族的時候,偏偏有了漏網之魚,一名陳姓王族的直系子弟,逃到了哀牢(老撾)。
正好今年大明派遣了使節出使占城和哀牢,在哀牢貴族的幫助下,這個人就通過大明使臣,給廣西布政司送了信,給大明天朝皇帝的信。
信中以大明藩國,安南陳王家族的名義,請大明王朝給他們陳族做主!
而且這封信,用的還他媽是血書!引得廣西布政司不敢怠慢,八百裡加急,跑死了好幾匹馬火速送到了京城。
~
“這....黎季......”
鄭國公常升見無人說話,就先開口道,“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