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朱允熥放下筆笑道。
“妾身能不來嗎?”趙甯兒笑道,“您這剛回京就忙上了,也不見您照面。”
“兒臣叩見父皇!”六斤行禮。
“起來吧!”朱允熥笑笑,打量下兒子的身量,“嗯,看着比朕出京的時候高了些!”
“皇上,你這當爹的不夠格兒!”趙甯兒笑道,“六斤又不是這幾天才長高的,他今年比去年高了一頭呢!”
“呵呵!”朱允熥笑笑,一指那食盒,“帶什麼好吃的了?”
“母後給您做的打鹵面!”六斤眼巴巴的看着,開口道。
“上車餃子下車面!”趙甯兒給朱允熥挑了一碗,盛了鹵子澆在上面笑道。
餃子是期盼着平安。
而面則象征着繩子,拴住歸家之人的腿。
“這麼多,朕吃得完嗎?”朱允熥看趙甯兒帶了一大盆過來,坐在桌邊笑道。
“母後和兒子也沒吃呢?”六斤眼睛滴溜溜轉,“晚膳的時候,母後說您興許會去她那邊,就讓兒臣等着跟您一塊開飯。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您來!”
說着,六斤歎口氣,“兒子都餓了!”
“是朕疏忽了!”朱允熥歉意的笑笑,伸手道,“趕緊坐下來一塊!”
帝王之家也是家,一家三口團聚在一塊,一人一碗接風的面,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樣的情景,對于這乾清宮來說,并不陌生。
曾幾何時,上一代皇帝也是這麼跟皇後和太子,猶如民間之家一樣其樂融融。
大明朝的紫禁城,少了幾分曆朝曆代的明争暗鬥,多了幾分家的溫情。
“父皇!”六斤吸溜兩口面條,眼睛發亮的問道,“聽說您在九江和湖廣宰了好多貪官?”
“你耳朵倒是靈,誰跟你說的呀?”朱允熥笑問。
邊上,趙甯兒聞言,端着碗的手微微一頓。
而六斤卻馬上道,“兒臣是聽東宮的先生們說的!”
“原來是那幾位大學士說的!”朱允熥暗中點頭,既是太子的老師說的,想來無礙。
那幾位學士都是正直之人,若是其他人多嘴跟太子說的,那朱允熥就要認真的琢磨一番了。
天家畢竟不是民間,許多事都要琢磨。
“父皇,您什麼時候出京帶上兒子呀!”六斤又問道,“為民除害,想想都威風?”
朱允熥停了筷子,“是學士們跟你說,朕殺貪官是為民除害?”
“是兒子自己想的!”六斤認真的說道,“那些不把百姓當人的官,就是我大明朝的害蟲。就好比當初老祖帶着兒子種地的時候,老祖說這些害蟲吃莊稼,必須都掐死!”
~~
此時,讓我們把故事的鏡頭,在朱允熥一家三口的歡聲笑語之中轉移一下。
安南,富良江南岸,征南軍先鋒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