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們肯賣!”師爺接口道,“就以市價購買其家财。”說着,他笑道,“若如此的話,曹國公也好趙家也好,對他們來說錢能解決的,就都不是事兒!”
“若李家不賣呢?”
胡濙眯着眼睛,“如今的李家當家人可是個三十多歲的老秀才!我聽說,那人可是執拗得緊!”
“再執拗也要曉得輕重....”
“不好說!”胡濙又道,“李家産業是大,但人口也多!聽說阖家上下有三百多人,那片産業又是人家祖父三代人苦心經營,才有今日的局面!”
說着,歎口氣,“人家在這紮根三代了!讓他們賣地,他們舉族去哪兒?這世上,再大的家族再大的産業,沒了地就是無根的浮萍,紮不住腳!”
“沒了這地,他們李家這幾百口也就散了!”胡濙又歎息道,“再說,趙家說那片兒是他們的祖墳。李家在那三代人了,人家的祖墳又何嘗不是埋在那兒?”
“賣了祖産,賣了祖宗,遠走他鄉?”胡濙搖頭,“這是要人命呀!”
“那....”師爺想想,接口道,“不管如何,在下先跟李家談着!肯賣自然好,若不肯賣,還可以換嗎?”
“讓曹國公準備出一樣的田産來,讓趙家人準許李家的祖墳也在那兒!”師爺沉思道,“總是有變通的!再說,有了地,也可以遷墳麼!”
“你真說得出口!”胡濙笑罵,“你見過誰家遷墳的?一個家族開枝散葉百八十年,子孫分家了也不過是拆家譜,見過誰家給祖宗遷墳的?”
“哦,你當是貧民小戶!弄幾個陰陽先生做法,然後說遷就遷了?”
說到此處,胡濙咬牙,“你先談着!若是他們真的不肯....?”
忽然,師爺腦中靈光一閃。
“在下跟大人到任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清查全縣的田産!我記得當時縣内許多人的地契,還是前元的!”
頓時,胡濙若有所思。
别的地方,地契一定是早就換成本朝的了。
可定遠淮西這邊,因是老一代開國殺才們的大本營,别說換地契了,早些年清查田畝都查不明白。
誰活擰歪了去得罪那些老殺才?
“拿地契的票根冊子來!”胡濙大聲道。
~~
半炷香時間之後,師爺在一堆發黃陳舊的文書中,找到了李家寨的地契在官府的地契憑證。
“龍鳳四年!”
胡濙眯着眼睛,嘴角含笑。
師爺心中算計一番,“龍鳳四年就是前元至正十八年!”
龍鳳這個年号,乃是當初天下大亂時,北方紅巾軍領袖劉福通擁立白蓮教教主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稱帝之後,所用的年号。
當時,
大明朝開國的太祖高皇帝,出身屬于北方紅巾軍一脈,在名義上屬于龍鳳政權之中的江南行省的左丞相。
而後随着太祖高皇帝的勢力做大,又冊封為吳國公....
盡管大夥都知道,龍鳳政權在太祖高皇帝的地盤上,連個屁都不是!
可是,當時太祖定下的是緩稱王的策略,恨不得讓元朝跟韓林兒因為皇帝的稱呼人腦袋打成狗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