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第9頁)

“汝何人?”李至剛問道。

“下官兵科給事中王骥.....”

“無名之輩....”

李至剛心中不屑,但随即再度扭頭,“年底戶部盤點邊鎮軍饷....曾上書削減大同茶引鹽引的王骥就是你?”

“正式下官.....”

李至剛正色道,“大同邊鎮的茶引等早有定例,為何削減?你是兵部的人,為何不幫那些丘八說話?”

王骥正色道,“國朝的茶引鹽引等是為了讓商人去給邊鎮運糧用以酬金之故,但是現在以大同為例,邊鎮根本就不缺糧....”

“而朝廷批準的茶引鹽引等,被當地守将高價賣給商人。商人再利用跟蒙古互市之機,走私鹽茶賣給蒙古人!是以,必須削減....”

“至于您說下官為何不幫邊鎮的武将說話......下官不是不幫他們說話,下官是大明的官,自然要為大明基業說話!”

“好!”

李至剛點頭,眼睛一亮,再看看王骥,又看看茹瑺。

“看個卵呀....”

茹瑺見李至剛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心中忍不住罵道。

“是個人才!”

李至剛贊一聲,“每年茶引鹽銀,白花花數十萬銀錢的利,都讓邊關的丘八們給吞了!這事,長個眼睛就能看得到。可偌大的兵部,竟然沒人敢說.....”

第217章

唯才是舉(1)“是個人才!”

此言一出,王骥再次成為所有人目光的焦點。

大明朝的李閣老,你可以說他人品不好,說他德行不好,說他人緣不好,說他脾氣不好。

但你絕對不能說他.....眼光不好。

在他當權這些年來,多少默默無名之輩被他看中之後就是一飛沖天。而這些人在沖天之後,也沒辜負李閣老看人的眼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如今的西北巡閱使張振宗。

~

李至剛再看向王骥,“老夫要去巡查京杭河道,你可願在老夫身邊做個佐官?”

瞬間,屋内針落可聞,就連呼吸都屏住了。

但那些無聲看向王骥的眼神,卻多是幸災樂禍。

若是以前,李閣老看上誰那是誰的造化!

人人都罵李至剛,但人人都想變成李至剛。

可是現在....?

跟了李至剛,那不等于大明建國的前一天跟了大元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