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帖木兒帝國為何要尋求同大明的合作呢?
同樣的,也是利益!
永昌皇帝時期的帖木兒帝國統治者,更加的親近東方。但由于其統治的帝國境内,民族衆多信仰,光靠一位的鐵血手腕難以維系。
所以,當是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沙哈魯,把目光投向了東方,想要學習東方先進的統治理念。他迫切的希望學習到,為何同樣是民族衆多信仰衆多語言衆多的國家,中國從來都是大一統呢?
而且,在經過了帖木兒帝國和大明帝國一開始的不和睦之後,在永昌皇帝的時期,帖木兒帝國通過絲綢之路還有使團,了解到了大明王朝的富庶和興盛。
而明朝的永昌皇帝,又從來都是個利益至上的人,所以雙方東西兩個大國在合作上,一拍即合。
但這裡還有個疑問,為何在大明帝國官方的史料中,記載這次帖木兒的使團行動為朝貢呢?為何要說帖木兒帝國是他們的屬國呢?
筆者認為有兩點。
第一,大明帝國在吞并他國領土時百試不爽的四個字,自古以來。
自古以來帖木兒帝國西域之地就是中國屬國,所以将來一旦被中國吞并,有法理性。
第二,筆者認為也是永昌大帝個人的無奈之舉。
因為不說成朝貢,無法說服中國守舊的官僚集團。
要知道帖木兒帝國在興盛之後主動斷絕跟大明的朝貢關系,一直被許多大明帝國的官員們,視為奇恥大辱。
因為這等于帖木兒挑釁了中國,一直以來天下共主的觀念。
何謂天下共主?
天下,就是天空之下所有土地上隻能有一個主人。
那就是中國皇帝!
注意,天下就是天空之下的天下。
早在大明的建立的初期,明太祖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是天下共主,他不但統治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更是元朝的合法繼承者,所以大蒙古帝國之下的各邦各部,也都是他的臣民。
到了永昌皇帝時期,大明帝國更是推行對外擴張為國策。
所謂的外國,要麼臣服于大明帝國的屠刀之下,要麼就要被滅國。
大明帝國沒有敵人,所以不需要朋友!
不得不說傳統的士大夫們,他們的外交眼光是短淺愚蠢的。
所以為了安撫他們,必須把這次合作在史書上記錄成.....朝貢!
總之,帖木兒帝國和大明帝國,當時世界上兩個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達成了貿易共識。
但這對于帖木兒帝國來說,公平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直到今天,原帖木兒帝國疆域,分割成數個小國的土地上,傾銷的依然是中國的貨物。
波斯灣等港口上,停靠的最多的,依舊是中國的商船。
而那些土地上的國家,依舊隻能靠着本國的礦産,精美的手工制品,做着不對等的生意。
反觀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