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第10頁)

諸學士動容,齊聲道,“侍奉太子,老臣等....幸甚!”

一時間,六斤看着他們的滿頭白發,也有些恍惚了。

再看看這些老臣身後,還不能獨擋一面的翰林學士們,心中又有些小小的....歎息。

他也熟讀史書,知道古往今來像他地位這麼穩固的太子,并不多見。

可有時候,他也會有一種無力感。

那就是手下可用之人太少了!

而且他能用的,都是這些純粹的文臣。

至于各地巡撫總督,邊鎮大将,中樞的尚書侍郎,也不是不聽他這個太子的話。

但也隻是尊敬,聽話罷了!

有事的時候,八成是指望不上的。

“過了年就是春闱會試!”

六斤再看看手中的條陳,“然後是殿試....今年的會試,父皇沒用解學士,而是點了你們三位....”

“皇上隆恩!”張顯宗三人齊齊起身。

“科舉乃國之重器....”

六斤沉吟道,“太祖高皇帝在的時候,曾對孤說道。一個國家曆朝曆代,最重要的是要尋常的讀書人,有向上走的通道!”

“不然的話,這國家就被世家大族把持了,長久不了!”

“國朝科舉,就是給天下尋常百姓之家的學子,最公平的晉身之路.....”

“殿下所言甚是...”

“你們的品行,孤是信得過的!”

六斤笑了笑,“但是,要知道這次,與以往絕不相同.....”

第377章

你的責任(2)衆學士彼此對視一眼,都明白太子此話的含義。

今年的春闱,跟往年一樣,但也絕對不一樣行。不但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大明朝科舉的分水嶺。

以前帝國的首都在南,大明朝立國的根本就在江浙一帶。再加上立國之後的前二三十年,北方尚未安穩。

所以朝中南方籍的官員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因此南北不和,甚至南北暗中内鬥之事,屢見不鮮。當年以劉三吾帝師之身,尚且北南北榜案弄得灰頭土臉。

而現在帝國的中心在北,朝中北方籍的官員就必須增多。這一點,從遷都之後,皇上下令北方各省推舉優秀學子,進國子監讀書就可見一斑。

那麼這次會試錄取的進士,就不可能跟往年一樣,讓南人占多數。

朝廷的苦心,學子們是不懂的,他們隻在乎自己的利益。朝中的官員們即便懂,但也一定會暗中阻撓,因為這觸犯到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稍微處理不好,恐怕就有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