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沒多久,外邊響起輕微的腳步,值班的翰林學士曹鼐跪在門外,“臣在!”
“朕記得甘肅巡撫十月要回京奏報軍務?”
“回皇上,确有其事!”曹鼐不假思索,“應該是十月初五左右就能到....”說着,頓了頓,“前日,甘肅巡撫衙門奏報兵部,九月十月本是秋收,甘肅巡撫于謙想要等來年開春再來京....”
“朕知道!”
朱允熥開口打斷。
于謙的顧慮是對的,秋收的時候一省封疆确實不應來京。而且甘肅之地原本是邊陲,現在是整個西域的大後方,是何等的事關重大。
但,偏今年是邊軍輪防,召他這個甘肅巡撫回京,是涉及到十幾萬大軍的軍國大事。
“傳朕的話..”
朱允熥頓了頓又道,“十月天有些涼了.....賞甘肅巡撫于謙毛毯四條....來京沿途驿站柴炭鮮果飲食等....加倍供應!”
“臣....這就去拟旨...”
曹鼐心中一驚,趕緊叩首答應。
大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奏銷制度,各地的官員往來京師沿途吃什麼用什麼按照品級都有定例的,絲毫不能僭越,因為這個錢最終戶部是要核實的。
當然,來京師的官員們,在各種用度上,不差錢的可以自己私下出去買。
可是,皇帝破格賞賜翻倍的,少之又少!
這些東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竟然深更半夜的,專門讓人拟旨....
這代表着什麼?
這代表着這人在皇帝心中超然的地位。
“于謙這人....”
曹鼐一邊往外走一邊心中暗道,“深得三代器重....”
他心中所說的三代,指的是當今皇帝,當國主政的太子,還有東宮皇太孫.....
皇帝當年欽點于謙為狀元。
皇太子親選于謙為東宮皇太孫師。
皇太孫則是于謙的學生.....
可以說他于謙,得到了天底下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榮譽和地位....
“楊閣老....”
曹鼐邊走,心中邊繼續道,“您可千萬别犯糊塗啊....”
他心中的楊閣老,正是他考取進士時和提拔他的恩師。
也正是如今的南書房大臣之一,左春坊大學士,吏部尚書楊士奇。
曹鼐清楚的記得,當初甘肅巡撫的職位,他恩師楊閣老舉薦的是太仆寺少卿奈亨。可誰想到,最後卻是于謙被破格提拔。
坊間言說,楊閣老乃賢相,此言不虛。
但人人無完人,曹鼐更是清楚自己這位坐師有些小心眼,為人專擅,喜歡打壓不同政見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