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你說眼下該如何是好?”
他想聽聽王承恩的意見。
崇祯也就這麼一問。
王承恩忠心是忠心,但崇祯也沒指望他說點什麼有用的話來。
但沒想到的是,王承恩還真有。
隻見王承恩道。
“皇爺,外臣逼宮怕是想要個交代,魏公公留下的那些,雖然是用來鉗制外廷,但最近抄家滅族的,卻也有點勢大!魏公公早前就有言,這些人有用便用,沒用就殺!眼下正好合用!推出來一個兩個來,可給外廷一個交代……”
王承恩這話一說。
崇祯頓時就知道意思了。
平衡之道不可讓一方一味做大。
早前魏忠賢手下這些,還可以和外廷分庭抗禮。
但最近有點勢大。
确實可以宰他一個兩個的。
再給平衡一下。
王承恩說的是個好主意。
魏忠賢本來也就是這意思。
聽着這些話,崇祯不由的點頭。
“行吧,确實也要殺一殺了!那便推兩個出來,給外廷一個交代吧……”
平衡一下這算好事。
殺是要殺的。
但給外廷交代?這個名目,崇祯還是有點不爽啊。
說完這些話,崇祯不無遺憾的道。
“就怕這次成了,外廷這些又照此效仿,屆時怕是朕又要難做!”
“這些人結黨營私,朕一個做不好,或讓他們不滿,恐怕他們就要裹挾民意,假公濟私,到時候朕怕不是成了他們嘴裡的昏君!說不得天下人不明真相,還要讨伐朕呢!”
文人可憎,口誅筆伐啊。
真到那時候,崇祯恐怕有苦都難咽。
聽着這話,王承恩也是犯難。
“陛下,這文人有喉舌在握……”
王承恩剛開口。
忽然崇祯眼前一亮道。
“诶!大伴你說,這些個文官最在乎名聲,也有那口鼻之便,他們說什麼,自然就有人信什麼!你說,若是這些個文官的名聲臭了,還有人願意與他們為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