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多有寺廟做放貸的勾當,以賺取利息錢。
寺廟賺的可不隻是香火。
旁的時候有,此時眼下時節的寺廟,自然也是有的。
隻是承天寺專心修持佛法,向來不沾此事。
這知客僧問完。
就見住持道。
“他倆例外!畢竟這能到寺裡上香不予香火錢,還要借錢的,古往今來也就這二人了!”
知客僧沒忍住笑了起來了。
随後追問。
“那利息錢該如何算?”
住持沉吟了一下。
“九出十三歸!”
“啊?這是不是太多了?”
住持憤憤道。
“就沖他倆這不要臉的勁,多嗎?”
一點都不多。
蘇轼和張懷民還不知道老僧給他倆定了個九出十三歸的利息。
但就算是知道了,多半也不甚為意。
這到底還是工資拿的舒服。
這銀子雖然也是好東西。
但是真拿到手了,卻也叫兩人覺得無什大用的感覺。
工資能買的東西海了去了。
這銀子吧。
也就這回事了。
有了錢,倆人寄了信。
“這銀子你打算如何償還承天寺?”
蘇轼想到那老僧笑道。
“等我直播帶貨掙了錢,到時候給他買個自動的電子木魚,太陽能版的!好叫這老僧無需敲木魚就能攢功能,想來他定然高興萬分的!”
聽着蘇轼的話。
張懷民隻能說。
6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