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繞路的話……
半命道人擺弄着他的三茅令牌,試圖向裡面傳話,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明七帝歸皇陵這事,不好辦啊。”
衛洵撫摸着手中亡明令牌,這令牌在發燙,如有感應一般。但這感應卻也是‘警告’、‘禁止’之類的反應。
明陵守墓人,說實話仍隻算是‘臣子’,如果膽敢‘以下犯上’,那他的‘烏紗帽’當場就要不保,領隊考核任務直接宣告失敗。
原本還想混進去再徐徐圖之,但現在看來,這明十三陵中恐怕早有‘人’在提前準備。
“繞路的話,無法按時到天壽山,也就是說‘長陵’這條路走不通了。”
周希陽和半命道人在低聲商量。
“看來是有‘人’阻止,斷了請明成祖主持公道這條道。”
老手旅客們各個都是走一步看百步的,從一個‘此路不通’,就能推斷出很多東西。
神路盡頭天壽山上是長陵,也是祖陵,裡面葬着永樂大帝。
後輩想‘認祖歸宗’,明七帝想歸皇陵,最簡單的便是得到‘祖宗’認可,永樂大帝便有這個身份與地位,這也是最簡單的做法。
但現在此路不通,剩下的路一條比一條難。
“要麼走龍山,從東邊繞,要麼走虎山,從西邊繞。”
半命道人神神叨叨算了一會,猶豫道:“雙龍不見面,走龍山比虎山更危險。”
“但是從虎山繞到天壽山這條路,途中有裕陵。”
周希陽一針見血:“更不好走。”
明裕陵裡葬的便是明六帝英宗皇帝,他可是明七帝親哥,親自給明七帝賜谥号曰“戾”,搗毀了七帝天壽山的陵墓,将他以按親王禮葬在玉泉山的。
這兩位皇帝間怨恨糾纏,如果明七帝歸皇陵,英宗絕對第一個不答應!
“龍山那邊也不好走。”
半命道人搖頭。從東邊龍山去往天壽山,走的是個東邊的大回環。主神道東側的陵寝比西側要少,統共隻有三座,分别是永陵,景陵和德陵。
永陵中葬的是嘉靖皇帝,也就是明十一帝,隔得比較遠,和這明七帝沒有直接關系,不用多考慮。
景陵中葬的是明宣宗,他是明五帝,正是六帝和七帝的父親。雖然不知道宣宗是什麼态度,但現在祖宗這條路已經不好走了,得到父皇的認可也是一條出路!
“問題在德陵。”
半命道人歎道:“德陵中葬的是明十五帝,朱由校啊。”
“十五和六七差的很遠吧。”
魔鬼商人疑惑。
排名十一的嘉靖皇帝都不可能管這事,十五帝又怎麼會出頭?長幼尊卑最是重要,明七帝可是他的長長長……長輩了。
再怎麼着也不可能管的吧!
“問題不在他,在他爹。”
周希陽深深歎了口氣:“問題在明十四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