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1頁)

  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當官的還是太閑了。

  仁宗當年早有心變法改革,但無奈朝中大臣多是保守派,雖也有包公這般鐵面無私的朝臣,但若論變法,還需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想來當時仁宗也是這麼覺得的,但誰叫天降紫微星呢。

  彼時,歐陽修舉薦王安石入戶部任職,黎望又剛從江南做知州回來,恰逢晏公緻仕,其子晏崇讓升任刑部侍郎,三人齊齊入六部主事,按現在的說話,是這三人志趣相投、想法超前一緻,遂齊心協力,開啟了仁宗朝的第一次變法行動。

  第一刀,就直接砍在了田地上。

  現代人無法想象封建曆史王朝下,以一己之力撼動世界的樣子,但那時候必然是波雲詭谲,哪怕走錯一步,都會滿盤皆輸。

  與整個時代的規矩相搏,須知當時晏殊乃是明明确确的守舊派,其子晏崇讓必然受到了許多來自父輩的壓力,但就是如此,他都頂住了。

  王安石當時又是第一次做京官,且身在勾連最深的戶部,可想而知逆流而上的難度。

  這本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三傑之中,卻有個極會能言善辯的家夥。

  此人出身世家,脾性卻很不世家公子,生得風光霁月,滿朝文武卻少有他沒有噴過的朝臣,乃是一位實實在在的诤臣。

  現下,多有人将黎知常與魏征放在一起讨論的。

  那便又有人問了?光嘴皮子利索,能有什麼大用?

  诶,别說,人有本事起來,就是能光靠嘴皮子辦實事,須知狄青狄将軍帶兵收付燕雲十六州時,軍師便是黎知常。

  時人,皆戲稱其為黎半仙。

  前些年有一座出土的宋代古墓,裡面便有一幅絲絹,畫的便是黎半仙揮斥方遒圖。

  且古墓中,還有大量出土的手稿文書,都記載了當年北宋變法風雲的驚心動魄。

  故而,這三人缺一不可,其在政治、經濟乃至于社會根基,都起了極強的推動作用,而因為大宋江山的穩固,也湧現出了無數的文人墨客,現留存最多的宋詞,都來自于仁宗朝。

  “所以老師,宋朝人,是不是真能飛檐走壁啊?”

  曆史老師一臉正直,顯然早已被學生問過無數次這個問題,張口便來:“戲說不是胡說,我要跟你說黎望會飛檐走壁,你寫在高考試卷上,能得分嗎?”

  “……不能。”哎,現在的老師都好現實哦,黎半仙那麼帥,會飛檐走壁怎麼了?就不允許後人有些藝術加工的濾鏡嘛。

  再說了,演義裡面,黎半仙最後都飛升成仙了,飛檐走壁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少看些野史雜書,這三人雖不會飛檐走壁,卻用知識的力量推動了整個大宋朝的曆史進程,這不比飛檐走壁來得厲害嗎?”曆史老師苦口婆心道,“那個睡覺的同學,不要睡了,你睡覺還能夢回大宋,改變曆史嗎?”

  剛剛睡着還沒做夢的同學:……學渣不敢說話。

  “好了,現在讓我們來仔細了解一下黎望黎知常的官場半生,及其對大宋的功績。”

  曆史老師敲了敲黑闆,含笑道:“瞧瞧你們幾個,講其他人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這般精神?”

  “老師,帥哥有優待的嘛!理解一下吧。”

  ……很顯然,這是位女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