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是,在攻守雙方兵力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守方的優勢确實很大。
但如果一次陣地突擊戰中,雙方的人數都在百人以下,甚至20人以下,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守方的火力密度,根本就沒辦法覆蓋廣闊且地形崎岖、掩體衆多的戰場,根本就無法形成有效的壓制!
我不往前沖,你能怎麼樣?
槍聲一停我就跑,槍聲一響我往地上一趴,打?你打個錘子!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陳沉穿越的第一仗,明明人數相差并不大,但他所在的同盟軍連隊,卻被緬方咬得死死的、甚至連人數也被咬到隻剩20幾個。
因為守方的活動範圍是有限的,而攻方則是接近無限的。
這種活動範圍的差距,會将守方的壓制力無限稀釋,甚至稀釋到根本無足輕重的程度。
這個時候,紅方的白狗也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己方消耗了大量的彈藥,演習預定的彈藥基數已經打掉了一半,但他們居然連藍方一個人都還沒有打掉!
而且,對方都已經突進到150米範圍,馬上就要開始最後的沖擊了!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壓制就是慢性死亡,不壓制,等對方沖到30米之内,那己方的優勢火力就全部失效,将被迫進入近距離作戰節奏,那時候就是純粹賭命了。
怎麼辦?
白狗的腦子飛速旋轉,他試圖收縮防線,增加火力厚度,但就在他命令下達的一瞬間、在防線内人員開始調度的一瞬間,對方的指揮官敏銳地捕捉到了火力變化的征兆。
最後的沖擊立刻發起,擲彈手再次使用煙霧彈遮蔽,同時使用爆炸物進行火力壓制。
火力組占據優勢點位全力輸出,機動組則按照fm戰術規範側翼突進。
胡狼和陳沉兩個精确射手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緻,在100米不到的距離内,他們從側翼打掉了3個機槍點位。
紅方的火力瞬間弱了下去,被煙霧彈分割的戰場中,藍方已經突進到了30米以内。
接下來,就是徹徹底底的短兵相接。
什麼槍法、什麼裝備,在塹壕戰中都失去了意義,唯一決定勝負的,就是一個字:
快!
又是一次變速,藍方在進入塹壕之後首先做了一次整隊,僅存的五人分成兩組,分别從兩側發起進攻。
交錯的火力讓那個白狗出現了誤判,他錯誤地把相對較多的兵力投放在了帶有輕機槍的那一側,反倒讓有兩個精确射手壓陣的機動組如魚得水地進入了直接行動的節奏。
這已經不是戰鬥,而是收割了。
速度提到極緻,無論是射擊還是運動,胡狼和陳沉配合默契。
在某一瞬間,陳沉甚至找到了以前做ipsc訓練時的節奏
進入塹壕30秒,戰鬥結束。
紅方全部陣亡,藍方僅剩一人存活。
但勝負,就在這一人之間。
白狗目瞪口呆地看着向他走來的陳沉,話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