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8頁)

229.第224章

總之,燒了再說吧

第224章

總之,燒了再說吧

讨論還在繼續,大家提出的策略很多,但每一種策略其實都集中在同一個思路上,那就是,重火力摧毀。

這的确是城市作戰中最常見的思路,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李梅火攻、小男孩燒烤之類頗為極端的戰例。

使用“非接觸”的手段殺傷敵有生力量,在确認安全之後再派輕步兵進入收尾,這無疑是最安全的手段。

但,最安全,并不意味着最常用。

因為這一類手段,對裝備水平、火力飽和度的要求太高了。

絕大多數情況下,城市作戰還是會以按部就班的方式進行下去。

而一般來說,這種方式包括幾步。

首先以優勢兵力切斷并孤立目标城市的對外聯系。

随後,掃清目标城市外圍,并建立可靠的攻擊出發陣地。

緊接着,有目的地奪取目标城市的要點,達成城市與敵軍後方部隊分割。

最後,集中優勢兵力逐步殲滅被分割的殘餘敵軍。

按道理來講,陳沉也是可以這麼大的。

因為,敵人的數量雖然多,武裝水平雖然高,但由于絕大部分武裝人員都是傭兵,所以戰鬥意志不可能太強。

但問題是,他手中可以調配的人手實在太少了,在無法形成有效合圍的情況下,敵人閃轉騰挪的餘地比己方要大太多。

到時候,被“集中優勢兵力殲滅”的就不是敵人,而是自己了.

陳沉眉頭緊皺,他真的開始認真考慮隊員說的“搞一車硝铵把目标區域炸成碎片”的方案了。

但無論是原料采購、炸藥制造還是爆炸物投送,都是一個相當難搞的問題。

實在不行,調人吧。

從勐卡過來太遠,但如果從彭德仁手裡調點人,理論上還是不難的。

雖然這些人缺少城市作戰經驗、也缺乏基本的作戰素質,但用來填線,還是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可是――

等等。

如果自己隻是需要填線的炮灰的話,為什麼一定要用人去填呢?

炮灰真正的作用,是消耗敵人的火力資源,迫使敵人調動人手去處理,從而打破雙方在小區域的力量對比,讓指揮官能夠輕松分割戰場,在局部形成多打少、優打劣的局面。

所以理論上說,隻要能達到同樣的目标,炮灰的使用就算是合格了。

而在城市作戰中,尤其是現代化的城市作戰中,達到相同目的的裝備和戰術還是很多的。

其中,無人設備就是最典型的場景,但除了無人裝備之外,重火力壓制、空中單位警戒、全面電磁幹擾等等戰術也相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