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細細去看的話,就又會發現這支隊伍中不和諧的部分了。
因為,不僅僅是載具的型号不統一,甚至連人員的着裝都不統一。
他們進行敵我識别的方式,就是在手臂上系上一條紅布。
陳沉很懷疑,如果真的面臨高烈度、大跨度的戰鬥,這種敵我識别真的能有效嗎?
不過這也不是自己應該要管的問題,總之,先打打看吧
半小時之後,陳沉帶隊前往預定偵查陣地。
他不得不去,因為炮偵這玩意兒,必須要他親臨現場,才能玩得轉。
不過,這次之後再多練幾次,估計包括石大凱、白狗在内這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隊員,也應該可以照葫蘆畫瓢了。
跟随着林河的腳步,一行7人順着叢林不斷前進,在相當微弱的gps信号指引下朝勐庫營地的方向前進。
走了整整兩個小時,小隊到達了預定高地,在清理掉高地附近遮蔽視線的障礙物之後,遠處的勐庫營地影影綽綽地出現在了眼前。
但當然,這還不是結束。
林河會跟楊樹、李幫一起繼續前進,作為火力偵察組抵近,從更近的視角去觀察敵方具體的人員動向,與炮偵組形成聯系紐帶,指示精确方位。
三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陳沉的視野中,而陳沉則是立刻着手對炮偵組進行部署。
事實上,有關這片地區最最核心的“地形勘察”是早就已經完成了的――完成在很早很早以前,陳沉護送吉雅前往孟賓的時候。
他早就已經在作戰地圖上标注出了所有可用的方位物,而就在炮偵組偵查範圍之内,就有足足四個方位物可用。
确定了具體需要使用的方位物之後,陳沉這才根據地形确定了最終的觀察所主觀、側觀,并安排白狗、矮腳一組前往側觀位置,而自己則帶着石大凱堅守主觀位置。
距離很遠,陳沉他們所使用的望遠鏡精度不夠,激光測距也不可用。
但好在陳沉有先見之明,之前進口專門留下了兩台5公裡以上的激光測距儀,再加上從第七旅那邊搜羅來的老式40倍炮隊鏡,在觀察設備上,就基本達到完善水準了。
一邊部署炮隊鏡,陳沉一邊通過無線電給所有人進行現場教學。
“.我們選擇炮偵陣地的時候,一定要謹記幾個原則,就是便于觀察、便于疏散隐蔽、便于構工僞裝、便于組織對敵坦克的防禦的位置。”
“當然,蒲北這地方很難出現坦克,山地地形也不利于坦克機動,但有備無患,我們還是要盡可能做到完善。”
“另外,在主觀和側觀的選擇上,你們現在也看到了。”
“我們要根據地形,向目标點、主觀連線的側方300到500左右選擇側觀。”
“這個距離主要是為了彌補主觀觀察死角,理論上距離是越遠越好的,但考慮到主觀有可能被敵摧毀,側觀需要迅速接替,所以距離也不宜過遠”
一邊聽着,石大凱一邊拿出本子記錄-――這倒算是東風兵團成員的一個小習慣了。
畢竟,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沉船長官嘴裡什麼時候會蹦出來幾句值得記錄的戰場小知識,那帶個小本本就顯得相當合理了。
看着他的動作,陳沉無奈地搖了搖頭,随後一邊架設方向盤,一邊繼續說道:
“方向盤一定要做到精确歸北,用地圖上的磁坐偏角修正。”
“一定要保證方向盤測出的方位跟地圖一緻,我們現在這個地圖相對比較老舊,但元素齊全準确,還是可用的。”
“後方,給定基準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