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了這8000塊錢,徐友多花了30萬美金,這生意做得,也真的是沒誰了.
當然話說回來,發射具簡陋歸簡陋,可在北邊的工業能力保障下,精度還是非常非常高的。
這玩意兒如果不買,蒲北還真就造不出來。
所以總而言之,這還算是一筆互惠互利的買賣,也沒有什麼可挑毛病的。
于是,陳沉也不再多說,而是立刻把發射具拉到空曠地,進行了一次實彈測試。
――
他當然沒有對着天上打,而是将發射具放平,對準了遠處無人的荒山。
距離接近一公裡,8發齊射。
“哧哧哧――”
火箭彈發出與63火截然不同的嗡鳴,聽着就像是大号竄天猴。
但,無論是在射程、還是在飛行穩定性上,這玩意兒就不是竄天猴能比的了。
1公裡的距離,8發火箭彈散布在了直徑接近100米的範圍之内。
這個精度不能說好,應該說是差強人意。
想要高精準打擊是沒有希望了,但如果是火箭彈洗地呢?
不僅夠,而且是足夠!
“這玩意兒勁兒大啊.”
看着遠處彌漫着的碘化銀爆炸後産生的輕薄煙霧,一直旁觀的白狗忍不住開口說道。
“那可不勁兒大嗎,雖然是增雨火箭彈,但它也是有軍用潛力的。”
“說實話,這東西的定位其實一直都是很模糊的,感覺上是鑽了某種空子吧。”
站在他身邊的石大凱若有所思地回答了一句,随後又感慨地對陳沉問道:
“隊長,我聽說你們那邊-――北邊的氣象部門,手裡頭就有很多武器,甚至還有很多高炮,是不是真的?”
那可太真了,甚至真到讓人覺得很假的程度.
陳沉在心裡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事實上,北邊的氣象局搞武器的傳統由來已久。
在建國之後,北邊面臨着美蘇的軍事壓力,防空壓力更是大的驚人。
所以從那個年代起,北邊就非常注重防空系統建設,在極短的時間之内就建立了“三位一體”的國土防空體系,也就是人民防空與要地防空、野戰防空三位一體。
所以在那個年代,很多城市的地下室都會貼着“人民防空”的牌子,同時,在各大廠礦、關鍵設施附近都部署有民兵高炮部隊,這些民兵高炮部隊每年都要進行比武和集訓,還要進行打靶訓練,來保持炮手的熟練度。
但随着時代的發展,更加先進的防空導彈已經取代高射炮成為主要防空力量,那各這些部署在民用設施的高炮怎麼處理呢?
幹脆都一股腦地移交給了各縣氣象局,搖身一變改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高射炮”,簡稱“人影高炮”。
你随便去一個縣的氣象局看一看,基本都能看到數門至十幾門55式37毫米單管高炮,或者是65式37毫米雙管高射炮。
而擴展到全國,光是高炮的數量就超過了10000門!